动画日记
发表时间:2025-04-272025动画日记(优选十六篇)。
动画日记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有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活动准备:
1、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猴玩具,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课件,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讨论听了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
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回家与父母分享猴子捞月,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动画日记 篇2
设计意图:
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主要讲述了一只大老鼠帮助小老鼠克服恐惧,尝试独自入睡的故事。接近幼儿实际生活题材的绘本,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因此,我选择该绘本开展教学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选取书中部分内容,采用集体阅读的方式展开,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学习角色对话来理解绘本内容,并以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感悟作品的情感。在不同声音的解读上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最初听到风声的有针对性地导读到后面滴答声的自主阅读,逐步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每次声音释疑后鼓励小老鼠勇敢面对,让幼儿明白其实夜晚并不可怕,我们都能勇敢面对。活动最后通过完整欣赏故事让孩子领会故事内涵,逐步实现克服胆怯,独自入睡这一理想状态。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
2.仔细观察画面,推理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
3.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理解鼠妈妈为锻炼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
活动准备:
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意境,融入绘本
1.根据已有经验,说说独自睡觉的感觉。
"哪些小朋友是自己一个人睡觉的?你们第一次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一只小老鼠和我们一样上大班,今天也独自睡觉了,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2.出示绘本封面
二、欣赏画面,理解图意,讲述故事
1、播放呼呼声,学习角色对话
(1)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听着这么可怕的声音,小老鼠的心里怎么样呢?
(2)大老鼠听到小老鼠的呼喊声,会怎么说呢?
(3)大老鼠会同意吗?为什么?
过渡:到底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看一看。你有什么方法来鼓励一下小老鼠吗?
2、播放呜呜声,师幼合作表演
(1)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在干什么?
(2)它会和大老鼠之间怎么说呢?
(3)师幼合作表演过渡:小老鼠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床上,它多希望天可以早点亮起来呀!你再鼓励一下它吧?
3、出示图片,幼儿猜测,生生合作表演
(1)小老鼠在干嘛?它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又想跟大老鼠睡一起,它们之间又会怎么说呢?
(3)幼儿互相合作表演角色对话
(4)这一个晚上,小老鼠听到了几次奇怪的声音?
过渡:都这么晚了,大老鼠怎么还睡呢?最后大老鼠有没有让小老鼠睡到自己的床上呢?让我们完整欣赏一下。
三、完整阅读,领会内涵,克服胆怯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是呀,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也会这样帮助我们,他们也是一直爱着我们,在鼓励着我们。那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独自一个人睡觉了,就像故事里的小老鼠一样独立、坚强、勇敢。"
动画日记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图书的大概内容,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能积极用不同的语调为画面配音,并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
3、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PPT。牙医帽子、鳄鱼头饰,课前带领幼儿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以及牙医的`工作性质。
重难点:
理解重复的句子表达了鳄鱼和牙医不同角色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鳄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动物世界——鳄鱼”视频,使幼儿感知鳄鱼的特性(庞大的身体、锋利的牙齿、凶猛的爬行动物)。
2、出示故事中的鳄鱼图片引出故事,从而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归纳故事。(让幼儿重点观察鳄鱼是什么表情呢?他为什么会伤心?)
师:这只鳄鱼先生,最近生了一场大病,你们知道是什么病吗?
3、出示封面,介绍绘本名称。
书的名字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那鳄鱼怕什么,牙医怕什么呢?是这样子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书吧!
二、通过观看画面的情节,分析人物的心理,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调及相应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1、通过看图片,学习用不同的语调进行人物对话,并且能用相应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补牙前
(1)师:“鳄鱼的牙齿疼了好多天,它决定去看牙医,可是它心理却想:……”“你们猜它心里会想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鳄鱼捂着牙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问:“鳄鱼为什么不想看到牙医?为什么又非看不可呐?”原来只有牙医才能把鳄鱼的牙病看好,所以他不得不去看。(语气:害怕,略显无奈)
(2)师:咚咚……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是谁?如果你是牙医,知道是鳄鱼来了,你会怎么想?牙医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为什么牙医非看不可?给病人看牙齿,是他的工作呀!(语气:害怕,坚定的责任心)
补牙时
(1)师:于是牙医打开门一看……他怎么了呀?你是从哪里看出牙医害怕的?牙医打开门一看,“啊,我一定得去吗?”牙医是怎么说的?(个别幼儿模仿)鳄鱼看到了牙医,怎么了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原来鳄鱼也吓了一跳,“啊,我一定得去吗?”鳄鱼说了什么?(幼儿模仿)(语气:疑问)那老师来念旁白的部分,你们来模仿害怕的鳄鱼和牙医,好吗?
动画日记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影画的方式来完成《猴子捞月》的创作。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表现猴子捞月的不同动态。
3、大胆想象,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听过《猴子捞月》故事的前半段。
2、教具:范画4幅。
3、学具:背景纸人手一张、黑色蜡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讨论,模仿捞月的不同动态。
1、师:昨天,我们听了《猴子捞月》的故事,故事里的猴子是怎么捞月亮的?谁来学学看?
(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2、师:哦!你学的是这只猴子吧!(出示PPT图片)瞧!这是它的剪影,它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3、师:小猴还会怎么捞呢?(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只小猴吧,瞧!他的剪影是这样子的,它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4、出示PPT图片师:刚才的小猴都是用手去捞月亮的,看看,这只小猴是用什么捞的?
5、师:小猴还会怎么捞呢?请你想一想,5、4、3、2、1,猴子们,操练起来!(即兴模仿动作)
二、欣赏范画,学习剪影画的画法。
1、出示背景纸一师:本领练好了,开始捞月亮吧!
2、出示背景纸二师:两只猴子捞月亮。
3、出示背景纸三师:一群猴子捞月亮。
4、出示空白背景纸,教师示范画师:这可怎么办呢?谁来帮猴子们想个好办法?(幼:一个接着一个)师:猴子们决定用你们这个办法。你们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来试一试!(教师示范)
5、出示背景纸四师:越来越多的猴子来帮忙了,看!他们一只接着一只,排成一串,使劲捞着月亮。
师:这次,猴子们到底有没有捞到月亮呢?别急,等你们画完了,再来找答案!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四、展出作品,交流评价。
1、播放动画《猴子捞月》,请先画完的幼儿先观看。
【师:月亮真的捞到了吗?水里的是真的月亮吗?
小结:嗯,倒影可捞不上来!努力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捞到……虽然月亮捞不到,但猴子们学会了齐心协力做事的本领。我们也有收获,自己完成了《猴子捞月》的图画。
2、欣赏幼儿作品,交流评价。
3、感受剪影画的特点:今天我们的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动画日记 篇5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 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 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 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 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3、完整讲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 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 ,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动画日记 篇6
老鼠吹牛
住在地洞里的小老鼠在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就是自己竟然吃掉了一头很大很大的大象!这可太神奇了,不过小老鼠决定去做和梦里一样的.事情。
一天早上,小老鼠起床了,它昨夜梦见自己把一头大象给吃了。它好奇地心想:我能吃大象?于是,小老鼠想了想,决定去探险。
小老鼠关上了门,穿过了树林,走过了千山万水,饿了就用野果充饥,渴了喝点泉水。走着走着,终于发现了一头大象。
大象很忙很忙,一会儿给果树浇水,一会儿摘果子,小老鼠大胆地走到大象面前说:“大象,我要吃了你。”
大象没听清,以为小老鼠饿了,就摘了一个红艳艳的果子给小老鼠吃,小老鼠气愤极了,大叫道:“我要吃了你。”大象累极了,没有理睬小老鼠,躺下就睡着了。
小老鼠心想:如果我从大象的鼻孔钻进去,先吃了大象的心,再吃了它的胃。想着想着,口水直流三千尺。
于是,小老鼠就趁机钻了进去,大象的鼻子里又黑又大,小老鼠走到大象的心前,正准备张开大嘴咬一口,突然大象觉得鼻子里痒痒的,打了一个喷嚏把小老鼠震飞了,小老鼠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小老鼠身上黏糊糊的,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大象的鼻涕,小老鼠跌到一个大洞里,摔得皮开肉绽,再也不敢吹牛了!
动画日记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结构。
2、创编故事内容。
3、体验创编故事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故事动画。
2、操作材料若干。
3、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课件:大尾巴)
猜一猜:这是什么?
想一想:它象什么呀?
二、理解故事:
1、想象故事。
小松鼠的尾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
(1)看
(教师演示动画)
春天: 小鸡 尾巴挡雨
夏天: 蜗牛 尾巴扇风
秋天: 小兔 尾巴扫叶
冬天: 小猫 尾巴保暖
(2)说
在什么季节?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课件的理解随便说说)
2、完整欣赏故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跟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来听一听。
(老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表演
小松鼠真能干,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能干的小松鼠,我们一边学一边讲,比小松鼠更能干,好吗?
(大家一起边讲述边表演)
三、仿编故事
1、讨论:
(1)春天,是什么样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2)夏天,是什么样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秋天、冬天呢?
(幼儿讨论)
2、仿编新故事
(1)引导幼儿想象记录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松鼠出去走走,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去把它画出来。
(2)幼儿相互交流
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象。
(3)讲述新故事
选择几个小朋友的`画讲一讲。最好能选择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一幅,编成一个完整故事。大家一起讲述。
如果没有,鼓励小朋友把没有的回去编出来。
活动延伸:
继续仿编新故事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动画日记 篇8
2月23日,早上是我们大班的晨间锻炼时间,我和刘老师就带着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沙包和跳绳。突然,我们听到一阵熟悉的哭闹的声音,一看,是这学期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陈煜林。他使劲地拉着妈妈的大腿,不让妈妈走,并哭着闹着,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我和刘老师看到这个情况,赶紧走上前去询问,原来陈煜林和其他新来的小朋友一样,感冒在家休息了几天就不想上学了。我们知道情况后,就主动与他交流,并试着将他与妈妈分开,可是他仍抱着妈妈。刘老师说:“那我们一起玩丢沙包,怎么样?让妈妈站在旁边看你有多棒。”
陈煜林说好,然后刘老师就陪他玩游戏,我去照顾其他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刘老师说了很多表扬他的话,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拍手,渐渐地,陈煜林越玩越开心,妈妈也就放心的去上班了。
在帮助这两位幼儿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心理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要更加着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努力塑造一种轻松的、自然的关系。家长要与教师配合,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一致,这样,从情绪中帮助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学习要留给孩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使他们变得更乐观、自信、开朗。
每个孩子到幼儿园都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有种约束感,没有在家里放松,所以他就不怎么喜欢去幼儿园,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渡过这个时期。比如说,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孩子知道送他去幼儿园并不是不要他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爱他的,而且要及时去接他回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如果孩子生病了,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孩子请假,可以让孩子带着药去幼儿园,请老师帮助按时吃药。
也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里有趣的小故事,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好处,例如:可以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有很多的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好看的书等等,使小朋友自觉地产生想去幼儿园的想法。
所以,要从各个方面思考,多方面的了解每个小朋友,给予小朋友更多的爱,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地证明自己有多爱他们。
动画日记 篇9
中午11点50分,是我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的时间。今天讲什么题材的故事呢?我想:何不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呢?和他们天天在一起,各种各样的事情还真不少。乐丞一直很乖,而且近来喜欢助人为乐,就让他来当童话故事的主角吧!故事讲述了乐丞和小动物们在大森林了玩时所发生的事情,其中很多情节是根据乐丞平时帮助老师、小朋友的事改编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乐丞那圆圆的脸蛋上满是兴奋的表情,两只眼睛眯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起床后孩子们纷纷问我:“陈老师,你故事里的乐乐是不是乐丞呀?”我点点头:“对呀!以后我会把你们都编进故事里,你们认真听,看故事里讲的是不是你。”当然,有些不乖的'孩子我也把他编到故事了,孩子很敏感,听出了故事里的自己,他们会偷偷的对我说,以后不这样了,有些孩子还因此把不好的习惯改掉了。从此,我经常找孩子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把它编进故事里,因为是息息相关的事例,孩子们听起来很亲切,孩子们养成了睡前听故事的习惯,每天都期待着讲故事的时间,我也多了个很牛的名称,叫“故事大王”!
动画日记 篇10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动画日记 篇11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小猫红红为了锻炼身体,绕操场跑了10圈,累得满头大汗。
小猫红红回到家,顾不上倒热水喝,就从院子里拿了一个桶,随手舀了一碗水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小猫红红肚子疼,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她捂着肚子,眼泪汪汪地跑回房间打电话给猫妈妈,告诉妈妈肚子疼。猫妈妈一听一脸焦急地赶来了,回来一看红红正在地上疼的'直打滚,猫妈妈更着急了,她连忙把小猫红红送到医院。狐狸医生问:“你怎么了?”小猫红红说:“我肚子疼。”在狐狸医生耐心询问下,红红回答说:“今天早上我跑了10圈,然后我喝了院子里的水之后就肚子疼。”狐狸医生端来一杯热水,说:“喝一杯热水就会好了。”小猫红红喝完了,病果然好了。
狐狸医生又说:“没有经过烧开的生水,里面有大量的细菌,以后不能再喝生水了,要喝烧开的热水。”
小猫红红听了恍然大悟,说:“我以后再也不喝生水了。”
动画日记 篇12
小猴子的担心
一天,小猴子来到小鹿家做客,可是刚一进门,小猴子就惊讶的发现,小鹿的`一只角断了。
小猴子着急地说:“小鹿,你的角断了,赶快去医院吧!”
小鹿笑着说:“没关系的,我的角断了还能再长出来呢!”
小猴子惊讶的说:“这么神奇呀?”
小鹿解释说:“是啊!科学家们认为,我们之所以拥有如此奇妙的功能,是因为干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也在进一步探索我们角中的奥秘呢!”
小猴子听了,点点头说:“那我的担心可是多余的啦!”
小鹿却说:“不,那证明你很关心我呀!我还要谢谢你的关心呢!”
小猴子笑着说:“没什么没什么,这是朋友应该做的!”
动画日记 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关心有困难的同伴,感受帮助人的快乐。
2.理解新词:责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启发幼儿想像。
难点:引导幼儿试着把观察后想像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今天有位小客人到我们班来做客,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小松鼠)
小松鼠说要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大森林里去玩,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结合课件欣赏故事
(一)第一遍整体欣赏故事
教师请小朋友完整欣赏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都有谁?
(二)第二遍通过挂图分段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1.出示图1:让幼儿仔细观察,小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当作什么?
2.出示图2:让幼儿观察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上的小松鼠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想一想,小松鼠有大尾巴当伞怎么还淋湿了呢?然后教师总结。
3.出示图3:想一想,松鼠妈妈看到小松鼠淋湿了会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学一学妈妈生气的样子。妈妈生气了就会责怪小松鼠,会说什么呢?理解词语:责怪。
4.出示图4:小朋友你们看,百灵鸟可能在说什么?小松鼠听到会怎么样?妈妈听了会怎么样?小松鼠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三)出示课件,通过磁带完整听故事
1.小松鼠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故事真好听,张老师还想再听一遍,小朋友们想吗?(出示课件,通过磁带完整听故事)
2.小朋友,你们会像哪个小动物学习,为什么?
在生活中,你这样做过吗?心情怎样?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像小松鼠一样,做一个爱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三、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那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只小松鼠到雨里去玩?小松鼠在雨里是怎样玩的?
(二)播放音乐,现在我们小朋友也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松鼠一起去玩吧。
附故事:小松鼠的伞
尾巴,是小松鼠的伞。下雨的时候,小松鼠把尾巴竖起来,盖在自己身上,雨停了,尾巴甩一甩就没事了。
可是今天小松鼠回来的`时候,从头到脚都淋湿了,水珠顺着耳朵鼻尖流下来。
松鼠妈妈可生气了,想:小松鼠肯定把自己尾巴的用途给忘了。她责怪他说:“你真是只笨极了的松鼠。”松鼠妈妈听到外面有人说话:“不,它是只好极了的松鼠。”原来是只小百灵鸟。“我生病了,小松鼠哥哥用他的大尾巴为我遮雨,我没淋湿,他全淋湿了。”
松鼠妈妈这才知道她的小松鼠是只又聪明又善良的小松鼠。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动画日记 篇14
教材分析: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讲述了一个大老鼠为了让小老鼠独自睡觉克服恐惧的故事。孩子们也有因为害怕黑夜不敢独自战胜恐惧的弱点,这本接近幼儿实际生活的题材的绘本,能让幼儿产生共鸣,更加自主的读绘本,感受绘本的魅力。
故事中的小老鼠,由于弱小而无知,他不敢在黑夜里独自睡觉。于是,那一夜对于小老鼠来说,就变得格外的漫长,刮风的声音、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猫头鹰的叫声、没关紧的水龙头的滴水声……这所有生活中很正常的声音,都被他的恐惧心幻化为各种古怪吓人的声音。可是,大老鼠在弄清了“怪声”的来源后,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小老鼠的求助。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想帮助小老鼠战胜由恐惧感带来的依赖性,逐步变得勇敢起来、独立起来。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中我选取前半部分内容,采用集体电子绘本阅读的方式展开,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学习角色对话等理解绘本内容,并以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感悟作品的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在不同声音的解读上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最初听到风声的有针对性地导读到后面滴答声的自主阅读,逐步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通过每次声音释疑后鼓励小老鼠勇敢面对,让幼儿明白其实夜晚并不可怕,我们都能勇敢面对,进而理解大老鼠为培养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用心。活动最后,给孩子留下悬念和猜测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理解大老鼠为培养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融入绘本
1、音乐渲染,描述引入:夜深了,大老鼠躺在他的大床上睡着了,小老鼠呢?
2、它怎么就睡不着呢?
二、欣赏画面,理解图意,讲述故事
(一)风声
1、(播放风声)这是什么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都怎么样了?
2、大老鼠听到小老鼠的叫声,会怎么说呢?
3、大老鼠会同意吗?为什么?
4、大老鼠为什么不让小老鼠跟自己睡在一起呢?我们来鼓励一下小老鼠吧!
(二)啪啪声
过渡句:小老鼠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声:呼啦呼啦……他还听到——
1、这又是什么声音?
2、小老鼠听到这个声音是怎么做的?
3、小老鼠会怎么向大老鼠请求?
4、你是大老鼠又会找什么理由?
(三)呜呜声
1、(播放呜呜声,二幅连阅)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在干什么?
2、他会和大老鼠之间怎么说呢?
3、师幼共读。
小老鼠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床上,它多么希望天可以早点亮起来呀!你想对小老鼠说些什么?
(四)滴答声
1、出示图片,小老鼠在干嘛?他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2、(播放滴答声)听到水滴声小老鼠又想跟大老鼠睡一起,他们之间又会怎么说呢?
3、合作扮演角色。
三、领会内涵,克服胆怯
1、这个晚上,小老鼠听到了几次声音?
2、大老鼠没让小老鼠睡到自己的'床上是为什么?
四、设置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1、介绍书名。
2、小老鼠这一夜会睡着吗?在小老鼠的家里还会发生什么事呢?等下次我们再到这本书里找找吧。
设计意图
创设意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有针对性地导读,为后面的连续阅读打好基础。
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大胆表达对画面的认识和理解,感悟作品的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
连续阅读,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梳理阅读到的故事内容,体验小老鼠的心理。
留下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语言活动反思——怕痒的红布头
“痒”虽然是一种生理反应,但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文学情景之中,别具诙谐、滑稽的意味。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宣泄了郁闷,松弛了心绪,体验到从生理到心理的舒畅、愉悦。活动《怕痒的红布头》一开始我就和岚岚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情景表演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认识了“痒”与“笑”的联系,接着我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表演这一部分,幼儿体验着故事的情节的有趣和痒痒唤起的“笑”,以及疏泄郁闷的心理感受。活动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于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当我问:“红棉袄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猪痒的怎样?”幼儿回答:“小猪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问:“小猪的朋友们穿上红棉袄后怎样?”幼儿回答说:“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种痒痒的味道?”孩子们都说:“因为痒的舒服,痒的痛快,痒的开心。”辉辉还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很开心,很舒服。”最后一个环节“谁穿了红棉袄”更是把活动推入了高潮,它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进入了氛围,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在“嘻嘻嘻,哈哈哈”笑声中我们结束了。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环节两人合作表演时,有个别幼儿没有参与,如果都参与表演的话,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彻,也就更能体验“痒”这一生理反应令人发笑、舒畅的感受了。
动画日记 篇15
帮助小刺猬
冬天即将来临,小刺猬果果为了储备更多的食物过冬,爬到大树上摘起了核桃。
可是一个不小心,“咚”的.一声,果果从大树上掉了下来,腿也摔断了。
小鹿知道了,对果果说:“果果,不要担心,我来帮你捡果子!”
小猴子知道了,对果果说:“果果,不要难过,我身手敏捷,我来帮你摘核桃!”
小袋鼠知道了,对果果说:“果果,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捡很多很多果子的!”
它们每天都来帮果果摘果子,还摘了很多榛子、核桃和松子,冬至那天,它们每人都带着满满几袋食物送给了果果。
果果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可是,你们自己过冬的食物准备好了吗?”
它这么一提醒,小鹿、小猴子和小袋鼠都愣住了,它们说:“哎哟不好!光顾着给果果找食物,把我们自己的事情给忘了!这可怎么办呀?”
小刺猬果果听了,说:“没关系,这个冬天,你们就来我家过冬吧!”
大家听了,都高兴的笑了。
动画日记 篇16
一天,班里的D向我反映看到A同学在英语测验时做了小动作,她垫在卷子底下的一本大书的封皮上写着许多小抄。他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A是班里很优秀的学生,我的得意弟子啊──作业从来都干净整洁,准确率极高,令人赏心悦目;上课听讲专注,发言积极;作文写得文采飞扬,几次语文考试卷面无懈可击,让我毫不犹豫地给了她满分;不仅语文,她各科成绩都名列班级前列……总之,是个很让人喜欢的好学生啊!可是告状者D言之凿凿,说是亲眼见到A搞小动作,并且还有其他旁证。
这一切让我陷入了思索──所谓“高处不胜寒”,难道是为了保住第一名的位置,她才做小动作?经过一番思考,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太大了。A的智商虽然不错,都是关于正确对待考分的问题关乎对她情商的培养。如果她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勇气,害怕面对失败,这个弱点将会制约她的发展,严重点甚至可能毁了她的前程。近些年来,有关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偶尔一次考试失利而轻生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纸电视等媒体,闻者无不痛心扼腕。痛心之余,身在教育一线的我也每每告诫自己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商培养,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出现那种心理畸形的现象。
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鉴于A生性清高孤傲,自尊心极强,我没敢采取面对面跟她谈的方式,而是专门就严肃考风的问题面向全班训了一次话,其间我有意冲着A的方向语重心长地说,“有些学习好的同学不要把考试成绩看得过重,为分数背上沉重的负担。只要自己尽了力,即使成绩不理想也问心无愧;再说,考试就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疏漏在哪里,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如果为了考分而在考场上做小动作,那就是一种欺骗行为,那样得来的成绩不真实,也不是老师想要看到的!”
不久后,我们班照惯例召开了每学期开学之初的家长会。由于进入六年级,孩子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初期,我那次家长会的主题之一就是请家长们关注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多和孩子做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希望家长在学习上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特别是优生,他们本来就对自己的要求挺高,应该让他们学得轻松些,也许效果更好。说到这一点时,我没有多想就信手拈来了A的例子。我说,“最近班里有学生反映A在考试时做小动作,我想是因为她太想保住自己的优生地位才那样做的。其实作为老师我当然希望学生考出高分,可同时我也不希望孩子把分数看得过重,好像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A本身是个很求上进的孩子,希望家长不要给她太大的压力,回去后多跟孩子沟通一下对分数的态度,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正确对待分数,做一个心理阳光的少年。”我是那样真诚坦然地用眼睛盯着A的妈妈说出了这一番话。当时说话的出发点完全是出于内心对这个孩子的爱惜,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可结果却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家长会结束后,A的妈妈气乎乎地跑回家把A叫到了学校找到我,在办公室A哭着说她从来没有在考试时做过小动作。A妈妈的举动让我始料不及,当时我感觉被动极了,真地后悔自己太草率,同时也的确没想到发自内心的真诚会被曲解。
更可怕的是接下来A的妈妈不依不饶。家长会第二天,晚上九点多,她打电话到我家里,说她要求翻了A的书包找证据的D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A公开道歉,她说她咨询了一个法律界的朋友,说D的行为是侵犯个人隐私的,如果他不道歉,她可以诉诸法律。我彻底被搞蒙了,那几天都感觉心神不宁,狼狈不堪。最后,事情以D的公开道歉草草结束。(也因为这样的公开道歉,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议论这件事。后来又有好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在日记中向我反映他们的确看到过A考试作弊,而且不止一次。我想这是A的妈妈所没有考虑到也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吧。)因为我实在不堪A妈妈之扰,因为人际交往的现实让本身很较真的我不得不放弃了去坚持真理。这绝对是个失败的案例,至今我仍为自己的怯懦无法释怀。
今天把这件事写下来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警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本想提高学生情商的我在潦草处理了这件事后提高的却是自己的情商──以后在家长会上说话一定要考虑周全,信手拈来的事例也要在脑子里多走个来回,不能张嘴就说,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很可能走向我初衷的反面。
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就用这句话来原宥自己吗?!
-
推荐阅读:
flash动画助理工作计划(优选13篇)
做蛋糕日记(实用十六篇)
2025法务实习日记自我鉴定(优选六篇)
初三的日记(汇编十六篇)
高中军训生活日记(必备十六篇)
2025maya动画师工作总结
-
想了解更多动画日记的资讯,请访问:动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