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书大全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检讨书大全 > 检讨书范文 > 导航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发表时间:2024-12-31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阅、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和图片。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

1、检查预习,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吗?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课件放映图片: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三年,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3、板书:

抗美援朝时间1951年~1953年。

4、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中朝两国军民在火车站依依惜别。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朝鲜人民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5、板书课题,质疑:

⑴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⑵ 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6、认定目标,分步课件出示,一共五关。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第一关:读懂课文内容:

⑴ 放映多媒体课件:情景范读

⑵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主要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跟哪些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⑶ 交流讨论。(大娘、小金花、大嫂)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关: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⑴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志愿军向谁道别?她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② 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 汇报讨论的结果。(补洗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④ 想一想:

朝鲜大娘是不是只做了这几件事?你从哪里看出还做了好多事?说明了什么?

⑤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者敬重的情感读。)

⑥ 归纳学习这段的方法: 默读、勾画、体会、感情读。

⑵ 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小金花、大嫂各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① 分小组学习:

(一、二组学习第二自然段;三、四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② 汇报学习情况。

③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二、三自然段。(分别用亲切、关切的情感去读)

⑶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关: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与结尾,以及4~6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① 课件出示这些句子

② 让学生把这几句话改写成陈述句进行朗读比较)

③ 朗读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④ 通过对以上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再见了,亲人”是对谁说的?是不是仅仅指课文中写到的这三个人?为什么称为“亲人”和“亲爱的土地”?(讨论)

(用鲜血凝成的比天高、比海深的情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⑤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扩展训练

这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来写的,因为他们在临别时候想起了朝鲜人民的深情厚意。

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因为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介绍抗美援朝英烈的事迹)

第四关: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句来说。如:当志愿军请大娘“快回家休息”时,大娘会说些什么,问小金花“你怎样落泪了呢?”时,小金花会说些什么……)

五、达标测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关: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六、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

〖板书设计〗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

洗补衣服 几夜没合眼

大娘 送打糕 雪中送炭

救伤员 失去小孙孙 鲜血凝成

再见了,亲人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深情厚谊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依依惜别……(抒发感情)

第二课时

〖前提测评〗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定目标〗

1、领悟写法。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开故事会。

〖导学达标〗

一、领悟写法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用了哪些写作的方法。

2、交流讨论,领悟写法:

⑴ 选取典型,以点带面: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朝鲜人民中的老年、中年和儿童。)

⑵ 抒情叙事,相互交织:

(特别是情感线索,一脉相连。如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与这三段的最后一句话。)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听写。

2、订正,改错。

三、延伸扩展,开故事会

1、请学生将课外搜集到的关于志愿军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巍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深刻地体会到我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沤歌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结合重点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中朝两国的伟大友谊。

激趣定标环节: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几个亲人?这些人都是与你有血脉关系。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中,讲的是两国人民之间虽然没有血脉关系却胜过亲人的感人事迹。让我一起来学习14课《再见了,亲人》。

2、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下自己喜欢的段落。

自学互助环节: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想一想: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学习方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词句,抓重点词,展开想象,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1)分小组读。

(2)小组内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4)教师给予补充。

2、想象一下,志愿军叔叔们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可结合学过的课文来说。

(1)小组交流讨论。【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2)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给于补充。

同学们,还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懂得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壮烈牺牲,并埋在朝鲜的土地上。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下自己喜欢的'段落。

(1)小组内练背,背好后试着背给组里的同学听。

(2)教师检查,指导。

点拨讲解:

1、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然没有血脉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种感情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很高的代价;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维护朝鲜人民的和平而浴血奋战。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讴歌!

2、结合现在国际情势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们,现在国际情势风云变化,国与国之间需要团结互助;我们黎苗在一起读书,同学之间更需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

测评巩固:

一、改成陈述句。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志愿军,

大娘失去了 ( ),

小金花失去了 ( ),

大嫂失去了 ( ),

朝鲜人民 ( );

为了朝鲜人民,

志 愿 军 ( )。

所以说,中朝两国

人民的友谊是用 ( )凝成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看“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的宏大而感人的画面,揭示课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等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悲壮气氛,体味“似海深”的伟大友谊。

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读中悟情,以情品读

1、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最令人动情的片断,用笔画一画,圈一圈,哪句话,哪个词让人感动?为什么感动?找出最令人的片断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重点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大娘一段:

(1)品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永远不会。”通过品读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三种不同的句式,深刻领悟“志愿军战士”与“大娘”的“母子般”的深情。

(2)指导学生理解“冒”、“穿”、“丢下”、“唯一”几个词语的含义,感悟大娘为救志愿军战士忘我的,无私伟大的品格。

(3)指导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意,我们怎能忘怀?”明确句子的含义是“怎么也不能忘怀?”体味志愿军战士与大娘之间的`刻苦铭心的真挚情意。

小金花一段:

(1)品读“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感悟志愿军战士与小金花之间的“父女般”的真情,体味亲人生死离别的悲壮。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跺”、“抽动”、“狠狠”几个词的含义,入境体验小金花的刚强性格,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大嫂一段:

指导读“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姐弟”深情,大嫂的爱是付出的爱,无悔的爱。

在交流过程中,以“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觅情、悟情、品情。以“情”为基调,自读、品读,并适时引导学生在动情之处背诵,积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四、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