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检讨书大全 > 检讨书范文 > 导航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集锦17篇)_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发表时间:2019-07-29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集锦17篇)。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基础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将工程结构和机械中的简单构件简化为一维杆件,计算杆中的应力、变形并研究杆的稳定性,以保证结构能承受预定的载荷;选择适当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以便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

在结构承受载荷或机械传递运动时,为保证各构件或机械零件能正常工作,构件和零件必须符合如下要求:①不发生断裂,即具有足够的强度;②构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应不超出工程上允许的范围,即具有足够的刚度;③在原有形状下的平衡应是稳定平衡,也就是构件不会失去稳定性。对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方面的要求,有时统称为“强度要求”,而材料力学在这三方面对构件所进行的计算和试验,统称为强度计算和强度试验。

为了确保设计安全,通常要求多用材料和用高质量材料;而为了使设计符合经济原则,又要求少用材料和用廉价材料。材料力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合理地解决这一矛盾,为实现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复合材料力学课件:

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的内容:

同常规材料的力学理论相比,复合材料力学涉及的范围更广,研究的课题更多。

首先,常规材料存在的力学问题,如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振动等问题,在复合材料中依然存在,但由于复合材料有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以及由于组分材料几何(各组分材料的形状、分布、含量)和铺层几何(各单层的厚度、铺层方向、铺层顺序)等方面可变因素的增多,上述力学问题在复合材料力学中都必须重新研究,以确定那些适用于常规材料的力学理论、方法、方程、公式等是否仍适用于复合材料,如果不适用,应怎样修正。

其次,复合材料中还有许多常规材料中不存在的力学问题,如层间应力(层间正应力和剪应力耦合会引起复杂的断裂和脱层现象)、边界效应以及纤维脱胶、纤维断裂、基体开裂等问题。

最后,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在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如材料选取和组合方式的确定)、加工工艺过程(如材料铺层、加温固化)和结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力学问题。

当前,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向层板壳结构的'改进和应用上。这种结构是由许多不同方向的单向层材料叠合粘结而成的,因此叫作多向层材料结构。单向层材料中沿纤维的方向称为纵向;而在单向层材料子面内垂直于纤维的方向称为横向。

纵向和横向统称为主轴方向。单向层材料是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对它的力学研究以及对它的性能参量的了解乃是对多向层材料以及多向层板层壳结构进行力学研究的基础。多向层材料中各单向层材料的纤维方向一般是不同的。如何排列这些单向层材料要根据结构设计的力学要求进行。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3. 1 立体混合毡的制备工艺

( 1) 混合均匀性

实现不同比重的玻璃纤维( 2. 54g /cm3 ) 与聚丙烯纤维( 0. 91g /cm3 ) 的均匀混合是立体混合法的核心问题之一,两种纤维混合得越均匀,材料的性能就越稳定,在后续制板或成型过程中,由挤压流动所带来的富树脂区及干纤维区等缺陷也越少。立体混合法制毡工艺中,所选PP 纤维为束状,且整体比较硬挺,气流成网时,两种纤维下降速率差异较小,可有效保证混合纤维成网均匀、稳定,无明显的拉痕缺陷。GF、PP 纤维经梳针开松、风机输送、混合开松、专用梳理气流成网等工序,除极少部分还残留束状玻纤外,其余部分都体现出较好的分散性,混合均匀度CV 值可达5%。这对于后续的板材浸渍工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节省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2) 纤维长度

纤维长度越长,制品的拉伸性能、抗冲击性能越好,最终产品的连续性也越优。传统制毡工艺由于直接借用于无纺机械设备,过于密集的针布和刺针使得在梳理、针刺工艺过程中,纤维的损伤、断裂现象严重,导致最终产品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如图3所示,本文所研究的工艺,将梳针开松、轻度打击方式融合于开松、梳理过程,既能有效混合两种不同比重的纤维,保持纤维的基本长度及硬挺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纤维的`分散性,为后段成网工序提供便利。与此同时,毡层中的树脂与高速运动的刺针产生剧烈的摩擦而部分融化,熔融的树脂可有效润滑刺针本身,减少刺针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对纤维的撕破和打断现象,对于纤维长度的保持及制品力学性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 3) 针刺密度、针刺频率、针刺深度

针刺密度、针刺频率、针刺深度直接影响着毡层之间的交联程度,与毡的拉伸、弯曲、抗冲击等力学性能及变形性有很大关系。针密( 针刺密度) 越大,针频越高,纤维混合得越充分,缠结效果也越好,毡的拉伸、弯曲等力学性能也得到相应提高。与此同时,随着针密、针频、针深的增加,纤维也越容易被刺断,毡层的相关力学性能会随之下降,特别是对于抗冲击强度等性能[15]。所以选择合理的针密、针频、针深等参数十分重要。对于本次研究的新工艺,针密选择为50 刺/cm2,针频则依据底帘速率而定,为了保证纤维的硬挺性及弹性等,针深控制在10mm 左右。

( 4) 立体结构

常规的梳理成网工艺,所制基毡纤维取向明显,板材物理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纵横向强力比值差较大。而本文所研究的立体混合法制毡工艺,采用常熟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专用的梳理气流成网机梳理、铺网、再针刺,在保证成网均匀度达到要求的同时,亦能使基毡获得三维立体结构,纤维之间杂乱、无规则排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此立体结构能为增强树脂提供多方向的流动、浸渍通道,有利于提升板材浸渍效果,提高力学性能,缩小纵横向强力比值差。

3. 2 测试结果分析

用上述方法,取多组试样测定板材的纵向和横向拉伸、弯曲、冲击性能值,将其均值与传统玻纤增强板材相比较( 同等克重条件下)。

相同玻纤含量的混合毡板材与传统板材相比,拉伸强度增加了22% 左右,弯曲强度提高了30%左右,冲击强度也提高了27. 3%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在立体混合毡结构中,玻璃纤维长度损伤、断裂情况较少,且与基体树脂处于共混状态,高粘度的基体树脂经高温塑化后,直接粘结、浸渍毗邻的玻璃纤维,浸渍距离缩短,浸渍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板材的力学性能得以大幅提升。

立体混合毡的均匀三维立体结构中,树脂纤维尤其是玻璃纤维呈空间三维方向无规则排布,板材受外力时,纤维能有效地分担载荷至邻近的板材空间,有利于保证板材各方向力学性能接近一致。如表4 所示,经立体混合法制成的新型GMT 板材,拥有近乎1∶ 1的纵横向强力比值,体现出一定的各向同性优势。

传统热塑性板材纤维分散性不佳,基体树脂成块分布,大部分玻璃纤维仍处于白色裸露状态,未经基体树脂的浸渍,即出现干纤维区域,严重影响了板材力学性能的提升。混合毡板材玻璃纤维分散性较好,基体树脂也浸渍得相当均匀、透彻,未出现如传统热塑性板材纤维浸渍不完全、干纤维分布集中和富树脂区的现象,且纤维大部分是被拉断的而非拔出的,这说明基体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渍效果较好,纤维与基体树脂界面的结合力稳固,对于板材力学性能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3. 3 应用实例

立体混合毡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模压成型工艺,并且可一次成型出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将上述所制板材覆盖一层界面无纺布,在远红外加热炉中预热200℃左右,迅速转移到热压模具中( 模具预热60 ~ 70℃) 进行热压成型,压机压力在5MPa 左右即可。其成型件整体界面非常光洁,在拉深较大处成型效果良好,无明显的缩孔、凹坑等缺陷,说明增强纤维与树脂纤维分散均匀,使得树脂在模压流动过程中,流动阻力小,从而提升了基体树脂对纤维的浸渍效果。因此,由立体混合法制毡工艺制得的混合毡板材在汽车、建筑、通讯、电子行业、化工设备等领域将有相当巨大的应用价值。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敬爱的党组织:

党校的开课,多么的神圣而庄严;积极分子的培训,我心中充满着期待。今天终于能够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党的辉煌和厚重。近代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在奋斗尝试失败破灭痛苦思索的过程中,追寻着国家的出路。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又通过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逐步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使广大人民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党由最初的五十多人发展到现在八千多万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走过多少坎坷道路,积聚多少深厚积淀才有了今天成熟、伟大。

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党的十六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该定义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党的根本宗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

对于党的性质,我感触最深的属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文化,对于社会生活、人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具有导向和塑造的功能,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各种可能。传播先进文化是教师践行三个代表的着力点,我们要坚持弘扬和培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特殊事件面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倡导和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上,走在社会的前列;同时经常性教学工作是细致、艰苦的劳动,需要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经常性教学工作又是以教师个体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劳动,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教师作为经常性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必须保持有信念、有责任、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三个代表,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只有树立起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与教师技能,提高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素质,才能培养素质过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才最有前途,中国共产党才最具生命力,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1.学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有何不同感受?

参考解答:

材料力学:主要是物理分析。

弹性力学: 多偏向数学操作为主。

2。什么是张量?它的订单呢?试着说出你知道的0阶,1阶,2阶,3阶和4阶张量。

参考解答:

张量:具有大小、方向和物理性质并满足一定物理关系的变换量,

称为张量。

阶数:为例,此为二阶张量;若为则为三阶张量;若有n个下标,则为

n阶张量。

0阶张量: 质量(仅有大小)。

1阶张量: 位置向量(具有大小与方向)。

二阶张量:应力张量、应变张量、二维座标变换。

3阶张量: 三维座标转换量。

四阶张量:应力应变关系的转换。

3.解释名词:

(a) mohr 圆

(b) 主轴应力 (principal stress)

(c) 偏差应力 (deviatoric stress)

(d) 应力不变量 (stress invariant)

(e) 谐和方程式 (***patibility equation)

(f) 极分解 (polar de***position)

(g) 奇异值分解 (singular value de***position)

(h) 杨氏模数 (young’s modulus)、剪力模数 (shear modulus)与体模数 (bulk

modulus)

参考解答:

(a) 莫耳圆(mohr circle):

平面二阶张量可以用圆来表示主轴关系。

(b) 主轴应力(principal stress):

最大与最小的正向应力。

(c) 偏差应力(deviatoric stress):

主应力与静压的差值。

(d) 应力不变量(stress invariant):

。(e) 谐和方程式(***patibility equation):

, , ,

, and

在平面应变情况下,不考虑轴,谐波方程为:

(f) 极分解(polar de***position):

(g) 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position):

(h) 杨氏系数(young’s modulus)、剪力模数(shear modulus)与体模数(bulk modulus):

四。各向同性材料,有几个材料常数,为什么每个都有?

参考解答: 两个lame constants, g 与

与5.若有一应力状态为

若存在一平面其面力为0则为多少? 此应力矩阵,0是否为其特征值?

若是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何?

参考解答:

, let

零是其特征值

6.填入下表

where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围绕着共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开展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单一的形式,能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合作与竞争共存局面,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言,且尊重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十分必要。

课前预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深化的基础,将其与合作学习相互融合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布置断句、翻译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学生答案不尽相同,也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最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合作学习渗透至课前,让学生事先理解教学内容,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掌握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在课后积极阅读,并安排每天一个小组总结其认为优秀的文章,并阐述其优秀所在,推荐给全班同学。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盲目地利用合作学习方法,要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恰恰提供了机会。由于重、难点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当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古文《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论点这一重点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想法,同时针对此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来,还能够深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日后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提供支持,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过程,在调整教学方法、掌握学生情况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并完善新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教师不能仅关注成绩,更需要侧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即便学生成绩并不优异,但是相比较以往,在课堂上其愿意发言就是一种进步。另外,还需要丰富评价形式和主体,如,学生互评等。例如,在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朗读作文,让小组就每篇文章进行总结,并让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教师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上文所述,合作教学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开展听、说、读、写教学,并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最大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郑保民。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3)。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

六、讨论: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范文一、用途

该实验台配上引伸仪,作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实验用。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试样:Q235钢,直径d=10mm,标距l=100mm。

2.载荷增量△F=1000N

①砝码四级加载,每个砝码重25N;

②初载砝码一个,重16N;

③采用1:40杠杆比放大。

3.精度:一般误差小于5%。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调节吊杆螺母,使杠杆尾端上翘一些,使之与满载时关于水平位置大致对称。

注意:调节前,必须使两垫刀刃对正V型槽沟底,否则垫刀将由于受力不均而被压裂。

2.把引伸仪装夹到试样上,必须使引伸仪不打滑。

①对于容易打滑的引伸仪,要在试样被夹处用粗纱布沿圆周方向打磨一下。②引伸仪为精密仪器,装夹时要特别小心,以免使其受损。③采用球铰式引伸仪时,引伸仪的架体平面与实验台的架体平面需成45o左右的角度。

3.挂上砝码托。

4.加上初载砝码,记下引伸仪的读数。

5.分四次加等重砝码,每加一次记一次引伸仪的读数。

注意:加砝码时要缓慢放手,以使之为静载,并注意防止失落而砸伤人、物。

6.实验完毕,先卸下砝码,再卸下引伸仪。

7.加载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传力机构的零件是否受到干扰,若受干扰,需卸载调整。

四、计算试样横截面积A

应力增量d24FA

引伸仪放大倍数K=20xx

引伸仪读数Ni(i0,1,2,3,4)

引伸仪读数差NjNiNi1(j1,2,3,4)

引伸仪读数差的平均值N平均14Nj4j1

N平均

K试样在标距l段各级变形增量的平均值l

应变增量ll

材料的弹性模量E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高性能复合材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以玻璃纤维( GF) 为增强骨架的板片状结构材料。基体树脂可以是聚丙烯( PP) 、涤纶( PET) 、聚酰胺( PA) 、聚苯硫醚( PPS) 等,增强纤维可以是无碱玻璃纤维或短切纤维组成的针刺毡等。玻纤增强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密度小和保存期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耐腐蚀性和耐热性以及价格低廉、可再生利用等优点。玻纤增强材料属于绿色材料,在交通、建筑、汽车、环保、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国际复合材料新的增长点。

制作高性能的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除了原材料本身的性能指标,关键还在于基体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渍效果,同等玻璃纤维含量的制品,浸渍越完全,制品的力学性能越优。在相同玻纤含量条件下,要提高浸渍效果,除了对原材料改性外,还可通过改善成型工艺来提升基体树脂对纤维的浸渍效果,此类工艺的关键技术瓶颈是提升纤维在树脂中分散的均匀度。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费传军等提出采取GF /PP混纤纱法制备玻纤增强基材,将热塑性纤维( 如PP)和增强纤维( 如GF) 预先混合成混杂纤维束,再用其制备成基材,并热压成板或制品。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体树脂对增强纤维的浸渍效果,提高板材物理机械性能,但由于混合工艺本身的缺陷导致纤维的混合均匀度偏低,制品的力学性能不稳定。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混合干法工艺将玻璃纤维短切之后与粘合树脂纤维混合,再进行复杂高强的梳理成网形成棉絮状,针刺后制备成连续预浸渍纤维毡,最后制板或成型。该工艺能有效混合玻璃纤维与树脂纤维,提高混合均匀度,对于板材力学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由于梳理、针刺强度过大,玻璃纤维损伤现象严重,减小了纤维的长度与强力比。产品的力学性能受到纤维本身强度的限制,因此只能应用于非结构材料。而且由于玻纤取向明显,板材物理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纵横方向差别显著。

针对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毡工艺——立体干法( 混合) 工艺,对现行的连续纤维针刺毡制备基材的方法进行技术改进,引入了先进的制备连续纤维预浸渍带的浸渍工艺技术。新的干法预浸渍工艺不仅能保证增强纤维与基体纤维混合的均匀性,而且能大幅度减少纤维的损伤、断裂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增强材料与高温、高性能、高粘度树脂熔融流动成型困难的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玻纤增强热塑性板材的产品质量与力学性能。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影响材料韧性和脆性的因素也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就是加载速率和试件的厚度, 而内部因素指的就是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晶粒尺寸的影响, 而化学成分中又分为杂质和合金元素, 对一些金属材料而言还有碳元素的影响, 我们主要分析一下碳元素和晶粒尺寸对材料韧性的影响。晶粒的大小对金属的韧性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当某种材料晶粒很小, 面积很大时, 要想破坏材料需要消耗更多的外力, 这是因为裂纹在晶界面扩展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 一般情况下, 晶粒越小, 材料的韧性就会越强, 材料的强度也会越大。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4分)

sb

psa0pba0

=300mpa 左右=420mpa 左右

=20~30%左右=60~75%左右

l1l0

100% l0a0a1

100% a0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T1.轴的扭转剪应力公式=适用于如下截面轴( ) IP

A.矩形截面轴 B.椭圆截面轴

C.圆形截面轴 D.任意形状截面轴

2.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若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抗扭刚度较大的是哪个?( )

A.实心圆轴 B.空心圆轴 C.两者一样 D.无法判断

3.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的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考虑,该梁的承载能力的变化为( )

A.不变 B.增大一倍 C.减小一半 D.增大三倍

4.图示悬臂梁自由端B的挠度为( ) aaama2(l)ma3(l)ma(l) C.ma D. B. A.EIEIEIEI

5.图示微元体的最大剪应力τmax为多大?( )

A. τmax=100MPa

B. τmax=0

C. τmax=50MPa

D. τmax=200MPa

6.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图示圆轴的强度时,所采用的强

度条件为( ) A.

B.PM2T2()4()≤[σ] AWZWPPMT≤[σ] AWZWP

C.

D. (PM2T2)()≤[σ] AWZWP(PM2T2)4()≤[σ] AWZWP

7.图示四根压杆的材料、截面均相同,它

们在纸面内失稳的先后次序为( )

A. (a),(b),(c),(d)

B. (d),(a),(b),(c)

C. (c),(d),(a),(b)

D. (b),(c),(d),(a)

 
 
 
 

8.图示杆件的拉压刚度为EA,在图示外力作用下

其变形能U的下列表达式哪个是正确的?( ) P2aA. U= 2EA

P2lP2bB. U= 2EA2EA

P2lP2bC. U= 2EA2EA

P2aP2bD. U= 2EA2EA

9图示两梁抗弯刚度相同,弹簧的刚度系数

也相同,则两梁中最大动应力的关系为

( )

A. (σd) a =(σd) b

B. (σd) a >(σd) b

C. (σd) a <(σd) b

D. 与h大小有关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1. 钢杆1,2吊一刚性横梁AB。已知钢杆的弹性模量E=200GPa,两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A=100mm2,载荷P=20KN,试求两钢杆的应力、伸长量及P力作用点F的位移δF。

2.外伸木梁各部分的尺寸和所受载荷如图所示。设梁材料的许用应力[σ]=10MPa。 试:(1)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2)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

3.弓形夹紧器如图,若夹紧力P=2KN,距离e=120mm,立柱为矩形截面,其h=25mm,[σ

 
 

]

=160MPa,试设计截面尺寸b。

4.图示曲柄轴直径d=50mm,受集中力P=1KN作用,试:(1)画出危险点A的应力状态并计算其应力值;(2)若材料的许用应力[σ]=70MPa,试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对Polyvinyl-alcohol(PVA),E-glass和Kevlar49纤维束的'应变率相关性和能量吸收能力进行了对比,冲击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除PVA纤维束的初始弹性模量外,三种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均具有应变率相关性,其中PVA和E-glass的应变率敏感性较Kevlar49强烈;Kevlar49的能量吸收能力高于PVA并且明显优于E-glass.

作 者:汪洋 夏源明 XANG Yang XIA Yuan-m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合肥,230026 刊 名:材料工程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V258.3 关键词:纤维束   冲击拉伸   应变率相关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设计探究

本节课主要讲解三个方面。第一、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原理:利用“整体法”分析小车和砂桶一起加速运动受合外力为砂桶的重力,再利用隔离法计算出小车受的合外力(即拉力),最后得到拉力等于小车重力的近似条件。第二、利用极限法分析实验图像产生截距的物理解释和误差原因。第三、简单了解使用气垫导轨光电门等进行实验改进、创新实验的方法。

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是利用描迹法探究问题的一个重要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实验的.原理理解不到位。2.实验的控制条件把握不好。3.实验的数据处理有障碍。通过本课学习可突破解决以上几个困惑,实现高效学习,并且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是新课标增设的一个实验,了解实验思想、实验方法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在学习该实验时往往会出现对实验的原理、控制条件、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理解不够深刻现象。对实验的延伸、拓变不够灵活,因此造成实验题的失分。通过本节课教学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是一个典型的纸带类实验,该实验借助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学生在做该实验会出现四个问题:1.实验要点理解不深刻;2.数据处理读数及有效数字驾驭不理想;3.误差来源及减少方法分析不透彻;4.实验的拓变不够灵活。通过本节课学习,把握实验要点。掌握试验方法,弄通实验误差的产生与减少办法。独立完成实验要求的学习目标。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高考物理力学中的功

1、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1,水力学基础知识(液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量纲分析法。a,液体只承拉不受压;b,牛顿内摩擦定律;c,作用于液体上的力为表面力和质量力。d,p定理法)

2,水静力学(静水压强的基本性质、量测以及压强分布,静水总压力的计算。a,静水压强的指向性和各向等值性;b,相对压强、绝对压强概念;c,图解法、解析法求解静水总压力。) 3,水动力学基本方程(液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恒定总流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以及动量方程。a,描述液体运动的方法拉格朗日法、欧拉法;b,流管、元流、总流的概念;c,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d,恒定总流能量方程。)

4,液流型态与水头损失(水头损失的分类:局部、沿程;均匀流沿程水流损失;雷诺试验确定水流型态:层流、紊流;层流水流特性及沿程水头损失计算;紊流水流特性及沿程水流损失计算;实际工程中沿程水头损失计算的经验公式:舍齐公式;局部水头损失的成因及计算。)

5,有压管道流动(有压管流的特点及分类:长管、短管;简单管道恒定流的水力计算分自由出流与淹没出流;复杂管道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管道串联与并联。有压管中的非恒定流:水击现象的分类、消弱和水击压强计算。)

6,恒定明渠水流(明渠水流概念、水力要素的定义与计算;渠道的允许流速、水力最佳断面的计算;明渠水流的流态及其判别:缓流、临界流以及急流;断面比能以及最小断面比能对应的临界水深与临界低坡计算;水跌现象以及水跃现象的水力计算:共轭水深、水跃长度计算;棱柱体明渠恒定流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分析:12种水面曲线;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水面曲线计算:分段求和法。)

7,过流建筑物的水力计算(堰闸出流的特点与区别:堰流、闸孔出流;堰流的类型及水力计算:薄壁堰、宽顶堰、WES堰的过流能力计算;闸孔出流水力计算;泄水建筑唔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底流消能与调流消能。)

8,渗流(渗流量、浸润线、渗透压力的确定,达西定律的应用。)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内容共十二章,讲述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取材适当,深入浅出。各章有思考题和习题,《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后附有习题答案。材料力学部分另外独立成册出版。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考虑目前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根据工程力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可用作高等学时土建、水利、地质、机电等专业本科及专科工程力或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教育与函授教育等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材料力学思想总结 ⬔

对复合推进剂试样进行了10℃、30℃、50℃三种温度、多种相对湿度条件下的`湿老化,测量了不同条件的湿老化后推进剂试样的吸湿率和力学性能;分别利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Prony级数模型等3种数学模型表示了复合推进剂力学性能与吸湿率的相关性,并对模型的优劣及其误差进行了讨论.

作 者:张旭东 曲凯 苏涛  作者单位:张旭东,曲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器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1)刊 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年,卷(期): 25(2) 分类号:V512.3 关键词:复合推进剂   吸湿率   力学性能   相关性  

文章来源:https://www.jt56w.com/jiantaoshufanwen/11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