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收藏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芒种节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
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目标
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保持平衡的方法。
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通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积极性。)
1.这是什么(月亮)?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过渡:有一群动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们想去摘月亮,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播放PPT: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1)大象这么大,海龟这么小,我们一起帮忙想个好办法,让上面的大象站稳、下面的海龟不受伤,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大胆推测)?
(2)现在谁来帮忙了?狮子站在斑马身上,它的头往哪边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这样站比较好?
(3)现在几个动物在摘月亮(7个)?你认为猴子会请哪个动物爬上去比较合适(推进)?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较合适?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过渡:动物们齐心协力用叠高的方法够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够月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_ 儿童网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可以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你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可以怎么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可以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有意识地挑选材料?幼儿是否能分工合作进行叠高?叠高时是否细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可以够到月亮。
延伸活动
请幼儿欣赏图片或PPT,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有关人体叠高等画面,进一步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叠高——平衡的“奥秘”。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叠高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饮食上需多饮水,饮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换衣勤洗澡。古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等谚语,民间这一天会举办: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习俗活动。
活动名称:
《芒种》
活动时间:
芒种节气当日
活动地点:
XXX幼儿园
年级组小班
单元课时
1、主题芒种——科学课《麦子和稻子》总课时20分钟
背景分析
气温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满,今日便迎来了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啊,大家就会特意选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绿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绿豆汤"予以清补、降暑。这样,就能"清凉"的度过芒种啦。我们的宝贝们也用各种方式来和芒种节气共度今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芒种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物质:实物麦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麦子制品
前期经验:周末家长带幼儿认识稻子与麦子
教学重点
知道芒种是收获的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教学设计
一、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现在有哪些丰收了?——稻子,各种豆子,棉花
2、欣赏图片:丰收的食物小结:很多庄稼丰收,有稻子。麦子棉花,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麦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稻子头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1、稻子和麦子一个中国在水田里,一个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来听一听。
2、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
三、小结:
再次巩固稻子和麦子的认识。(备注或反思)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前,我们通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带孩子们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芒种节气的含义、时间以及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体验芒种节气丰收的喜悦。
3、使学生了解夏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的活动,掌握一些夏季生活基本常识。
二、教学准备
1、实物或图片:稻子、麦子、PPT稻子和麦子制品的图片。
2、前期经验:周末家长带学生认识稻子与麦子。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芒种节气的知识并结合实物或图片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和夏季现象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芒种节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芒种节气又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芒种节气
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讲解芒种节气的特点: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3、观察农作物
展示稻子和麦子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特点。
提问学生:“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你们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到的稻子和麦子是什么样的?”
讲解稻子和麦子的区别: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稻子头上有小缺口,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等,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等。
4、体验芒种丰收的喜悦
展示PPT稻子和麦子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丰收的成果。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美食是用什么做的吗?农民伯伯在芒种节气会做些什么呢?”
讲解芒种节气是收获的日子,农民伯伯会忙着收割小麦、稻谷等农作物。同时,我们也会吃到很多用这些农作物制作的美食。
5、了解夏季基本特征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夏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
讲解夏季的基本特征:天气炎热、出汗多、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夏季人们的一些活动,如游泳、吃冰淇淋、吹风扇等。
6、如何健康度过夏天
提问学生:“夏天这么热,我们应该怎么过呢?”
讲解夏季生活基本常识:夏天应多喝温开水、少吃冷饮;吃水果应清洗干净;要勤洗澡、不在烈日下曝晒等。
五、教学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芒种节气的意义以及夏季生活的基本常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农作物或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4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芒种节气的基本含义,认识到这是农作物种植和管理的关键时期。
情感态度:培养幼儿对自然季节变化的兴趣和敬畏之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行为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初步树立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
教学活动:
1. 开场故事:《小蚂蚁种稻谷》
活动内容:老师讲述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如“小蚂蚁种稻谷”,故事中穿插芒种时节农民伯伯忙碌种植的情景,让孩子们理解芒种的意义。
目的:通过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农作物的种植与节气的关系。
2. 芒种知识小讲堂
活动内容:使用图片、动画或实物(如小麦、水稻模型)展示,简单介绍芒种的气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农民的劳作场景。
目的:帮助幼儿直观地认识芒种节气,了解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手工活动:制作“稻穗”挂饰
材料准备:黄色和绿色的彩纸、剪刀、胶水。
活动内容:指导幼儿用彩纸制作简单的稻穗形状,然后将其串成挂饰。
目的:通过手工活动,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农作物形象的认识。
4. 体验“小农夫”角色扮演
活动内容:在幼儿园的小型植物园或班级内的小花盆中,让孩子们参与种植一些快速生长的植物(如豆芽、小麦草),并负责浇水、观察生长过程。
目的: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种植的乐趣和劳动的不易,培养责任感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5. 歌曲/儿歌教学:《芒种之歌》
活动内容:教唱一首简单易懂的关于芒种的儿歌,歌词可以包含节气特点、农作物生长等内容。
目的:通过音乐和儿歌,加深孩子们对芒种节气的记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结束语:
最后,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芒种节气的意义,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继续关注家周围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附【小知识】
芒种
一、芒种节气简介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6月5日-7日之间。“芒种”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的作物成熟了,而谷类夏播作物可以播种了,忙收又忙种,农民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期。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事播种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芒种,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因此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此时南方适宜插秧种稻;而北方正是麦子收获之时,要赶在芒种下雨前将麦子收完,否则下雨后麦子倒在田里,容易发霉、发芽,影响收成。
二、芒种物候特点
(一)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是指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阴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候“(jú)始鸣”,是指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感阴而鸣;三候“反舌无声”,是指能够学习其它鸟类鸣叫的反舌鸟,因感阴而停止了鸣叫。
(二)芒种其他物候
合欢花开。芒种时,合欢树开花了,绿油油的叶子上开满粉红色的花朵。它的叶子会在白天张开,夜里合拢,进入睡眠状态;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避免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三、芒种节气习俗
芒种的节气习俗包括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1.送花神。芒种时节,春天绽放的花朵已经凋谢,荫浓叶厚的盛夏即将来临。民间旧时有“送花神”的习俗,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并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安顺遂。
3.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煮青梅。在南方,芒种时节有煮青梅的习俗。每年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新鲜的梅子味道酸涩,需要加工后才好吃,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附【故事】
忙碌的芒种
奇奇、妙妙:爸爸快来看呀,金灿灿的麦田好美啊。
爸爸:哈哈,芒种到了,麦子成熟了,真的很漂亮呢。
奇奇: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
爸爸:是的,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节,大麦、小麦都成熟了。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你们看,饱满的麦穗都快把麦秆压弯了呢。
妙妙:咦,那儿已经有好多叔叔阿姨在收麦子了,他们看着好忙绿啊。
爸爸:是的。因为要收麦子,还要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呢。
奇奇:麦子反正都熟了,慢慢收不就好了吗?
爸爸:那可不行哦,芒种时,天气很热,常常下雨。如果下雨前不把麦子收割完,麦子就会泡在雨水里发霉坏掉。
奇奇&妙妙:原来是这样啊,爸爸,我们也去帮叔叔阿姨们收麦子吧。
爸爸:呼~现在要是能喝上一口酸酸甜甜的青梅酒就太好了。
妙妙:什么是青梅酒?
爸爸:芒种时节,南方的青梅已经成熟了,但新鲜的青梅很酸,不好吃。于是人们就用酒来煮青梅,做成好喝的青梅酒。
奇奇:哇,我也想喝青梅酒。
爸爸:哈哈哈,小朋友可不能喝酒哦。不过奶奶给我们寄了一篮青梅,等收完麦子,爸爸煮青梅汤给你们喝。青梅汤也一样好喝哦。
奇奇&妙妙:太好了,谢谢爸爸!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6
目标:
1、学习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语句的理解。
2、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幽默感。
准备:
图画、音乐《洗澡》、白纸、油画棒
过程:
一、开始
1、播放音乐《洗澡》“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跳舞吧!”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2、“刚才我们跳了一个什么舞蹈啊?刚才小朋友都是怎么样洗澡的'啊?”幼儿自由回答
3、“那现在我们来听听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样洗澡的,好吗?”
4、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⑴故事题目叫什么?(洗澡)
⑵故事都有谁?小青蛙在里面洗澡时,是谁先来洗澡的?然后接下去都是谁来呢?它们都是怎么样过来的?
5、请幼儿一起学学小动物过来时的动作,教师可以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老师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表演(小狗、小猪、河马)的动作。”
6、全体幼儿一起表演这么小动物的动作。
7、河马走过来时有没有洗成澡呢?为什么?(学习词:散架、泡汤)
8、后来小动物都到哪里去洗澡了?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画,本来老师打算把这个故事编成一本图书,可是老师不小心把这些图画的顺序给打乱了,现在我请小朋友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图画的顺序给排列整齐,好不好?”
2、幼儿跟教师把图画排列整齐后,教师出示封面,在封面上写上故事的题目。
3、“我们把这本大图书,放在图书角里,给小朋友以后看,好吗?”
三、结束部分
1、“刚才小动物本来在木桶里洗澡的,后来又到河里去洗澡,可是他们都怎么样?”(很开心)
2、“那小朋友,你们要到哪里去洗澡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3、“我们一起在到外面去找找还有没有洗澡的地方”结束。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
2、感受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性,体验丰收的喜悦。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PPT课件,包括芒种节气的介绍、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物或图片:稻子、麦子、农作物种子等。
3、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芒种节气的资料,如诗词、谚语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芒种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简要介绍芒种节气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它在农事活动中的重要性。
2、探究学习
(1)观察实物或图片,了解稻子和麦子的'特点及其区别。引导学生从外观、生长环境、用途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
(2)分组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每组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作物生长、收割等方面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3)学习芒种节气的相关习俗。通过PPT展示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如送花神、安苗、煮梅等,并解释其意义和由来。同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芒种节气习俗。
3、实践活动
(1)绘画活动:让学生画一幅关于芒种节气的画,可以表现丰收的场景、农民劳作的情景等。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芒种节气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角色扮演:模拟芒种节气时的农事活动,如收割麦子、种植水稻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芒种节气时农民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艰辛。
4、总结提升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芒种节气在农事活动中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
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一首关于芒种节气的诗词或谚语。
2、写一篇关于芒种节气的日记或作文,记录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在“你变我变的”主题中,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变化的东西,圆圈可以变化成钟、花朵、乌龟、小动物的头等,一些废旧的物品经过手的加工,可以变成许多有趣、新奇的东西,他们对自然界神奇的变化萌发了兴趣。《神奇的小火车》充满神奇、变化、诙谐的情节,让孩子读来有趣、有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因此本活动纳入了这个主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变化。
2、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自制背景图及若干小图片
2、幼儿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的资料。
活动过程:
1、发现小火车的神奇。
——出示背景图“小火车”,猜猜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
——什么是神奇?
——教师结合故事将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车,变出一只“桃子”。
——原来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车,它会变魔术。还有许多乘客想上火车,他们上车前和下车后相比会有那些变化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神奇的小火车”。
2、看看小火车会变什么。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谁是小火车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桃核下车后会变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接着谁又上了车?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下车的鸡蛋为什么会变成毛茸茸、湿漉漉的小鸡呢?
——小青虫们上了车,它又变成了什么?(重点帮助幼儿理解青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小男孩上了车,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谁呢?
——原来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变的,他喜欢这样变吗?那可怎么办呢?
——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它能让许多“乘客”上车后发生变化。往前开能长大,往后开就还原。
在我们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有的变化很快、很明显,而有的东西是渐渐地变化的。
3、让他们坐上小火车。
——呜呜!蓝色的神奇的小火车又开动起来了。你想让谁坐上小火车?小火车会把它变成什么?
——鼓励幼儿讲讲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渐变过程,如:月亮圆缺,花儿开放、种子发芽等。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今后在生活中仔细寻找事物的变化,获得更多的表现。
大班语言教案:贪吃的小猫(下)
一、活动背景:
分享阅读作为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图书,能引起幼儿较大的阅读、编故事的兴趣,当分享阅读的幼儿将自己所编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如绘画、粘贴等制作成自己的图书的时候,孩子的成就感充分得到了提高,自信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设计思路:
瑞吉欧提出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皮亚杰有“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这观点自制图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强调幼儿主动参与,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图书。在孩子已经有了创编故事的基础上,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它变成图书。《纲要》中也指出应:“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开展了这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一)能理解和初步运用自制图书的基本要素,能与其他人进行分工合作。
(二)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三)能进行自我评价,并能较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
四、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学具:自制图书自评表、图书内容表、水彩笔、绘画纸
2、教具:自制图书评价表
(二)前期经验:根据读本已创编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切入主题
1、教师用一本书直接切入:“今天我们要制作图书。”
2、教师:“一本好的图书应当具备那些要素?
3、观察自评表,讨论图书要素的条件
(二)教师出示自制图书自评表,请幼儿说出想要制作一本好的图书,这些图书的要素应该达到什么条件?
(三)分组商量,将故事融入图书,填写图书内容表。
1、组织幼儿按编故事的小组分组,讨论上一次根据《贪吃的小猫》所编的故事该怎样编成小书,将故事内容融入图书,成为图书的一部分,填写图书内容表,商量图书每一页的内容是什么?
2、小组共同协商分工合作。
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分工,将封面、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具体分工,防止出现抢着绘制封面、第一页的情况,并将商量结果显示在图书内容表上,分工后接下来的页数按照绘制的速度来分配。
(四)分工合作,绘制小书,并进行自评。
每一组按照自己的分工开始绘制图书,教师将自评表发下,让幼儿在绘制的过程中进行对照,并在结束后进行自评。
(五)共同分享,阅读自制图书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合作绘制的图书,分享孩子的阅读乐趣。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组的故事。教师出示自制图书互评表,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六、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和幼儿将图书装订好,并将文字进行补充。
2、在图书后面附一张红花表格,放在阅读角,幼儿阅读后,喜欢就画上一朵红花。
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活动设计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我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晒虾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六、活动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
更多精彩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幼儿园芒种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