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检讨书大全 > 检讨书范文 > 导航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集合12篇)

发表时间:2017-12-30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集合12篇)。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一〉

1、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3、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王逊《西夏重阳》

7、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8、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9、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0、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

13、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4、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5、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6、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7、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杜甫《九日寄岑参》

18、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文森《九日》

20、满城风雨。 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21、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3、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4、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曹雪芹《螃蟹咏》

25、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6、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9、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0、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1、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2、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3、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4、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35、已无老兵。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6、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文森《九日》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二〉

1、重阳节:

2、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去年黄花亮,今年黄花黄!只等登高望远,家乡的人还好!愿秋风带去祝福,带去问候,祝福家乡的人身体康健,问候远方的人儿幸福长久!

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又逢重阳,赏菊并饮桂花酒,重阳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登高把菊,聚友共饮,真是一副佳话美景。

4、一杯菊花酒带来我最真的问候,希望远方的你能够开心健康。一句简单的问候代表我最真心的祝福,希望你事事如意。重阳节快乐!

5、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6、双九重阳佳节到,短信祝福来问好:相逢总是很奇妙,生活无忧无烦恼,工作压力瞬间消,伤心失落全跑掉,锻炼身体多散步,愿你重阳更美好

7、幸福久久!

8、喝菊花酒: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吃重阳糕:希望大家来年步步登高,一个吉祥的好兆头。

9、《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10、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个九相重,因此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节这天,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有登高望远的,赏菊赋诗的,有喝菊花酒插茱萸的。有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写重阳佳节的。

11、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12、登高远眺、遍插茱萸、饮菊花酒、放纸鹞等活动。

13、浓郁的茱萸在峰顶遥望友人的容颜,重阳的糕点融化亲人浓浓的柔情,菊花的美酒浸润心底思念的记忆,团圆和乐的心愿似飞箭直指心田。愿重阳佳节家家温馨美满庆团圆,户户安宁享祥和。

14、九月九日重阳节,爬山跑步健康行;九月九日重阳酒,朋友乘兴碰干酒;九月九日重阳情,温馨甜蜜多欢喜。祝你在金秋十月里: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15、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16、首先在简笔画的中间写上主题,并在手抄报的底部画上一条波浪线代表水面。

17、九月九,迎重阳,赏秋菊,享幸福,插茱萸,迎福星,品美酒,快乐久,登高峰,仕途升,逢佳节,送祝福,愿祝你,好运来,快乐伴,幸福随,体健安。愿你节日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18、赏菊、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登高:一个是为了欣赏美景,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思念我们的亲人们。插茱萸:也是为了辟邪,跟我们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赏菊:这个重阳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19、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20、首先画一本书,里面再画一朵云,在写重阳节的手抄报,再写一些重阳节,你是否看望过老人?是否帮助过老人,然后写写你登高的情景

21、开始爬山了,咦?怎么下山的人手里的袋子都装的满鼓鼓的?好奇心的我,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我把一个大伯拦住了,我问大伯,他袋里装的是什么?他说是柿子,我问他那里可以摘?他说在路旁。于是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就跑到老妈那儿了。妈妈一看到我一蹦一跳的样子,逗着我说:“瞧,你这一蹦一跳的样子,准是又发现什么“新大陆”了吧?”我告诉他们这里有柿子,老人们急着叫要去摘。我们又走啊走,妈妈说她太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可是刚想坐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的老妈看到树林里有很大的柿子树,我眼疾手快地钻进树林子,老人们怕我掉下去,也和我一起摘柿子,妈妈见了急忙和我们一起摘了起来。

22、接着在水面上画上山峰和松树,并在左侧画上方形边框,右侧画上半圆形边框,右上角画上一棵树木。

23、九九重阳节手抄报

24、《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p>

25、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26、找一些以前重阳节的照片。写一些关于重阳节起源和习俗的诗。写尊重老人的新闻。

27、最后,我们在边框中画上横线,一份漂亮的重阳节简笔画就完成了。

28、错杂在花花绿绿的草丛里的野花,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气息,也让我们知道秋天来了。但是令人最高兴的事情来了,我们不但感觉到秋天的气息,而且还了解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更美的是,我们还在那里欣赏了那里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呢!

29、敬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它既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30、赏菊、插山茱萸和吃蛋糕。最突出的节日和风俗活动是登山,它始于西汉时期,《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山,九月重阳,秀才和姑娘们玩耍,就这样爬上去”。作者将重九与重三进行了比较,并指出攀登的目的是驱邪避灾。唐代诗人杜牧,也在《九日齐山登高》中描述过: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重阳节”和“招生节”。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已经成为老年人尊敬、爱护和帮助老年人的节日。在1989年,这一年的这一天被指定为中国的老人节。每天,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在秋天去远足,开阔他们的视野,交流他们的感受和锻炼。

31、再来给水面涂蓝色,山峰涂黄色,松树涂棕色和绿色,边框涂红色和粉色,树冠涂黄色和棕色,菊花涂黄色。

32、继续在左上角画上山峰,画面上画上菊花装饰,就可以涂色了,先给主题涂红色和黄色,背景涂上蓝色。

33、九九阳刚气血旺,重阳登山不服老。祝你:龙精虎猛,健康不老;与时俱进,心态不老;浪漫甜蜜,爱情不老;高歌猛进,事业不老;活力四射,精神不老!

34、九九重阳悄然至,片片菊花扑鼻香;登高远眺心情好,忧烦无影乐陶陶;茱萸在手好运来,晦气远走不复还;吃口甜糕长精神,健康平安福寿长;送份祝福表心意,情谊深厚悦你心;祝君重阳步步高,幸福如意到永久。祝重阳节快乐!

35、久久重阳,愿你甜蜜蜜的生活一重重;美滋滋的好事一重重;乐呵呵的笑容一重重;沉甸甸的收获一重重;金灿灿的果实一重重;重阳节祝你好运一重重!

36、扩展知识:

37、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问候,祝中秋快乐!满月挂予天边,相思常存心间,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愿电波能带去我的问候,以抚平你一颗漂泊的心,祝同在月光下的你过的比我好。中秋快乐!人这一生,最快乐时过儿童节,最叛逆时过青年节,最劳累时过父亲节或母亲节,最悠闲时过重阳节。最温馨最美好的是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节。预祝中秋快乐!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三〉

重阳节手抄报设计图一

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下面这几则都是有关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仫佬族)。

  重阳节手抄报设计图二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劳?虽则系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

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重阳节手抄报设计图三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劳?虽则系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

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四〉

重阳节手抄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重阳节,也是老人的节日,爸、妈,我在远方为你们祈祷,祝您们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 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你知道吗?重阳节快乐!

▲ 重阳节到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祝愿你:事业丰收,薪水丰收,爱情丰收,欢乐永相随!

▲ 重阳节到了,秋高气爽,愿与你赏菊饮酒,登高遥望,祝你健康...

▲ 重阳节快乐!因为牵了你的手,所以我要抓住你的手。给你幸福给你快乐相伴永远!我爱你!

▲ 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过笑容的地方。

▲ 最近流行一种代号为“重阳快乐”的手机病毒,如果您不幸收到含有此类字符的短信,请马上扔掉手机,以免感染。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五〉

6、爱的一方向你点头,幸福的一方向你牵手;爱的一方你拍你的手,幸福在你心里;当你喜欢这个聚会的时候跺跺你的脚,美好的日子就在前方。七一派对日,爱派对的你跟我走,生命到白头。

7、七月党旗挥舞着斧头和镰刀。斧头劈开金银之山,镰刀收获至尊珍宝。压力和忧虑一扫而空,把我的运气吓走了。7月1日,祝你事业有成。

8、在党的指引下,我高举着爱的旗帜,冒着思念的炮火,沿着甜蜜的道路前进,只为与你在胜利中相逢今生,一起到老。七一联欢会日,拉起你的手,一起去爱联欢会吧。

9、金戈铁马,枪林弹雨,阻挡不了你冲锋向前;太平年岁,沉重的压力,阻挡不了你坚守阵地,是你,为我们扛起一片天地,祝福七一。

10、7月1日送你七个祝福:二祝好运,三祝好运,四祝万事如意,五祝家和气,六祝感情甜蜜,七祝乐天下!朋友情在心,年年送祝福。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六〉

重阳节的习俗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重阳节手抄报图片简单

2.四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2017年

3.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

4.重阳节手抄报图片简单好看

5.重阳节手抄报花边简单

6.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2017年

7.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

8.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

9.重阳节手抄报初中版

10.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七〉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手抄报图片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金黄的树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柔美的弧度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天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又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八〉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宣传标语精选

热烈庆祝九九重阳老年人节

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重视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才有所教

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敬老传统,代代相传

加强老龄工作 发展老龄事业

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教 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坚持“党政主导 社会参与 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老龄事业快速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密切代际关系 促进家庭和谐

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敬老传统 代代相传 代际和谐 老少共荣

落实老年优待政策 保障老人合法权益

关心老人 关爱老人 关怀老人

尊老 敬老 养老 爱老 助老

树敬老之风 促社会文明

家家有老人 人人都会老

重视老龄问题 提高社会意识

老人融入社会 参与社会发展

完善老年服务功能 优化社区生活环境

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 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关心老年人生活 发挥老年人作用

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

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给老年人温暖和亲情

养老敬老爱老助老

树敬老之,促社会文明

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老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老人当自强,生活更美好

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环境

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

扬尊老中华之风,护老人合法权益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九〉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手抄报资料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名“老人节”。今年的重阳节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学校组织了三,四,五年级的中队长和五(1)班的全体同学到东成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陪老人们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来到敬老院我们按照辅导员的吩付在敬老院门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后提着抱者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们。公公婆婆看了我们后,心花怒放,立刻排成两队队伍欢迎我们。好象当我们是他们的孙子了。

后来,红十字会的一位阿姨和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们还有我们学校的校长轮流上台演讲。最受人欢迎的要数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冲冲忙忙地上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说“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说就暂告一段落。

我们非常醒目,立刻把礼物交给了公公婆婆,而且我还对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说了一段祝福的话:“祝老公公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呢!老公公听了乐呵呵的好象十分开心。为了哄公公婆婆开心,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给她按摩,听她讲故事。虽然讲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细一听,故事里蕴含着老婆婆的热情和好客,使我百听不厌。

快乐的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没有了像刚才来老人院时的兴奋,心里好像有什么想不通似的:我看见东城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触景生情,担心我老了之后也会在那里安家,没有亲人来看望,每天孤孤单单,生不如死。不过,经过一会儿思考我那个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现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改变了很多,对公公婆婆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好,所以,我又恢复来时的心情,和朋友聊天、歌唱……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十〉

11、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12、快乐久久,晚辈牵着你的手,思念久久,茱萸插上你的头;祝您重阳快乐,一生安泰。

13、异乡逢佳节,秋风拂纸鹞。登高无处闲,小酒添乡愁。又一年的重阳到了,漂泊在他乡的游子们,愿你们重阳快乐,身体安康。

14、秋水依依天一色,满山秋菊迎风来,琴声瑟瑟悦耳响,最是思念漫心田。相约相伴重阳节,步步登高开视野,对饮一杯菊花酒,潇洒人生多自在。

15、菊花虽美,却无法与老友共赏;美酒虽香,却无法与老友共饮。心底无限的惆怅,只有化作点点的祝福,送到你的心上。祝你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十一〉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古代《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誉为九九重阳节,与久久同音,意味着长久长寿的`含义,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赏菊并饮喝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3、吃重阳糕

古代的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30字 〈十二〉

10月5日是重阳节。昨天,我回奶奶家看望爷爷奶奶。到了外婆家,发现外公不在家。我问我奶奶,明白我爷爷出去打工了。奶奶在家,她也活着。她一听到我们要回来的消息,就放下手中的活,急匆匆的跑了回来。我亲了亲奶奶的脸,说:“奶奶,你辛苦了。”奶奶笑了。过了一会儿,奶奶又去上班了。

晚上,吃完饭,爷爷回来了。我高兴地跑过去抱住了他。虽然爷爷什么也没说,但我知道爷爷已经盛开了。

我没有送什么礼物,我只是向爷爷奶奶表达了我的想法。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

我知道爷爷奶奶爱我,所以我想更爱他们!

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要经常回家看望。

文章来源:https://www.jt56w.com/jiantaoshufanwen/9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