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热门十二篇)_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18-09-05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热门十二篇)。
(1)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①可装卸性。开放性、可伸缩性的体系结构。
②强实时性。EOS实时性一般较强,可用于各种设备控制当中。
③统一的接口。提供各种设备驱动接口。
④操作方便、简单、提供友好的图形GUI,图形界面,追求易学易用。
⑤提供强大的网络功能,支持TCP/IP协议及其它协议,提供TCP/UDP/IP/PPP协议支持及统一的MAC访问层接口,为各种移动计算设备预留接口。
⑥强稳定性,弱交互性。嵌入式系统一旦开始运行就不需要用户过多的干预,这就要负责系统管理的EOS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一般不提供操作命令,它通过系统的调用命令向用户程序提供服务。
⑦固化代码。在嵌入式系统中,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被固化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的ROM中。辅助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很少使用,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应该能够很容易地拆卸,而用各种内存文件系统。
⑧更好的硬件适应性,也就是良好的移植性。
(2)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在嵌入式系统中,分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应用系统。下面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硬件系统分析
微处理器是核心的核心,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处理单元。一般来说,现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在硬件架构上主要采用的是哈弗体系以及冯诺依曼体系这两种。而指令系统的配置上主要是用精简过的以及部分复杂的指令系统。而其中精简过的指令系统则是微处理器指令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这些指令能够在充分保证系统数据运行速度的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存储器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存放各种代码,而当前嵌入式硬件存储器的结构也十分科学和完善,一般来说,主要有CACHE部分、主存部分以及辅助存储器部分。CACHE部分,是整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存储器单元,被配置在主存和微处理器的内核之间,在工作时,CACHE主要存放微处理器处理最为频繁的代码和数据。不难看出CACHE的访问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微处理器在工作时,尽量从这个部分读取数据。所以在当前,嵌入式系统的架构过程中,要注重解决CACHE部分,目的在于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主存是微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和程序就被放在主存之中,在容量上也比Cache大很多,拥有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主存主要有ROM类和RAM类的,而ROM中的NOR FLASH能够多次擦写、存储速度快、容量很大,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辅助存储器主要是嵌入式系统中各类接口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实现微处理器与各类A/D设备、D/A设备,I/O设备、Ethernet设备、USB设备、音频接口设备、VGA视频输出接口设备、I2C设备、SPI设备以及IrDA设备等,这样就实现了更大容量的存储以及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使用。
(二)软件系统分析
嵌入式的软件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各类硬件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而是操作系统。
在嵌入式的开发过程中,嵌入式微处理器是“不认识”各类设备的,也就是说在没有驱动程序的时候,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是不能够识别各种设备的,所以开发人员需要为各类设备进行相应的硬件驱动开发,只有这样嵌入式系统才能够识别各类设备,成功调用和使用这些设备。
(三)应用系统
我们开发嵌入式系统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系统的开发才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这个过程就是开发人员利用嵌入式技术、实现各类硬件系统的调用,最终完成某种控制功能。而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就是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
(3)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4.1简单内存管理模型
在设计之初,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技术其实就是"不管理",即所有静态分配在栈中、动态分配在堆中的变量和数据结构,这二者的分配、释放,全交给编译器、链接器和运行时库去完成,设计者只需合理设置系统栈、堆和任务栈。
4.2静态内存分配方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静态分配普遍适应于嵌入式系统,因为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些程序段的应用和状态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适应性比较强。
在执行程序之前,静态内存实质上就已经进行了,有着比较高的运行效率;对于内存在需求上的状况,在对其进行编译的时候就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对于在内存的分配上,所应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并且这些动作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已经分配完成的内存,一般情况下,是不进行归还的,而且很少有碎片;对于程序进行的测试也是比较容易的,并且有着很高的可靠性。以上这些优点使得静态内存的分配在很多标准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中都能够使用,如果一些系统的要求特变高,对于在使用中,一定不能够出现延时或者是失败的分配现象产生的话,那么静态内存分配模式就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条件,在开始对其进行编译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需要的内存进行分配。
4.3动态内存分配方式
对于静态内存分配来讲,主要注重的方面是效率和安全方面,而对于动态内存分配来说则比较注重于灵活性的掌握。在进行动态的内存分配模式下,对于内存空间的要求,程序是在目标的模块在进行链接之前就已经分配完成的,在程序进行工作的过程当中,是允许继续附加一定的内存或者是在内存的空间上进行移动工作的,也就是说对内存进行分配的工作不一定是要在程序运行之前就要完成的,在程序运行期间也是可以逐步的进行分配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使得很多不被使用的内存不进行分配,对于内存的总体需求降低了要求;对于设计的质量来讲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系统在进行编写的时候将更加的简单容易;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对内存进行分配,这样就在系统进行启动的时候减少了运行的时间。
在对动态内存进行分配的时候,程序员在对程序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全身心的将精力放在对于程序的设计上,而不需要对内存的分配问题倾注过多的精力。在程序和硬件系统之间关联性不是特别高的时候,那么对于程序在进行移植方面就有了很大的便利,比如有一些系统不是单纯的为了嵌入式系统而设计的,那么也可以将其很容易的移植到嵌入式系统当中。如入说,在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条件下,对于网络协议栈在一定的平台使用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条件,能够在使用系统的时候更加的灵活,在使用系统的时候,使得其中的每一个功能之间都能够进行平衡的选择,那么这个系统就必须可以适应对于动态内存的分配。
4.3.1内存碎片
内存碎片是动态分配,尤其是直接在系统堆中分配的不分区方式的主要问题。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多次的分配和释放内存,会把原来很大的一块连续内存区域逐渐分割成许多小而且互不相邻的内存区域,也就是内存碎片。内存碎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数据结构未用完它所分配到的内存块所产生的"内部碎片";另一种是两个已分配数据块之间的内存由于太小而无法用于存储任何东西造成的“外部碎片”。
4.3.2内存丢失
内存丢失是一块已经分配但永远不会被释放的内存区,是应用程序所造成的缺陷。嵌入式系统要长时间运行,就要确保绝对没有内存丢失。内存块使用完后,特定的块必须重新放回它以前所属的分区,否则可能造成内存丢失。
(4)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 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OS)(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而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5)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摘要:描述BACnet协议的体系结构,分析BACnet控制器的功能,论证基于嵌入式Linux开发BACnet控制器的可行性;给出BACnet控制器软件的体系结构及其软件设计。关键词:BACnet控制器楼宇控制设备嵌入式Linux体系结构
BACnet协议是一种为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所制定的数据通信协议。该协议已成为美国国家标准(ANSI/ASHRAE135-1995)和欧盟标准草案,并在2000年成为草案级国际标准。其中定义了23个对象和42个服务,以及5个数据链路的局域网底层网络结构。1999年1月正式发布了附录135a,成为标准的附件J,确定BACnet/IP技术的第6个局域网互联的底层技术。
1BACnet网络体系结构和控制器功能分析
1.1BACnet网络体系结构
BACnet建立在包含四个层次的简化分层体系结构上。这四层相当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BACnet标准定义自已的应用层和简单的网络层,对于其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提供了五种选择方案,在附件J-BACnet/IP中加入了对IP的支持。
图1是BACnet/IP网络体系结构层次图。BACnet没有对应于OSI的第四、五、六层,也就是说,BACnet没有传输层、会话层和表示层。BACnet网络层屏蔽了底层采用的网络技术的差异。
1.2BACnet控制器的功能分析
在一个BACnet控制网络中,一个BACnet控制器通常和多个控制设备直接相连,负责监控这些设备的运行。概括起来说,BACnet控制器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①通信功能。BACnet控制器是一个网络控制器,所以它必须能够发送和接收BACnet报文,和其它BACnet设备进行通信。②监视功能。BACnet控制器要监视与它直接相连的控制设备的状态。这样,它就要提供数据结构来描述这种状态。在BACnet协议中,描述这些状态是用BACnet对象。BACnet协议提供了42个标准对象。③控制功能。BACnet控制器要控制与它相边听设备的运行,不仅要使这些设备之间具有互动能力,而且要使这些设备和系统的远程设备能够互动,所以在BACnet控制器中应该有逻辑控制模块来实现这一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BACnet控制器中的控制逻辑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在BACnet控制器中要提供改变控制流程的工具。这种工具最好是图形界面的,以方便用户使用。
图1BACnet体系结构层次图
2基于嵌入式Linux开发软件的可行性
①Linux是一个和Unix相似、以核心为基础的、完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内核构筑工具对Linux内核功能进行裁减,做成体积很小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使其达到500KB或更小的规模。
②在实时性应用方面,通用的Linux在强实时性应用方面存在欠缺。Linux调度程序原来主要是针对台式计算机操作系统。重点考虑的是在应用程序的吞吐量上,即采用了一种“公平共享”的策略保证所有进程得到平均的CPU时间。在楼宇控制设备这种弱实时性应用中,如果采用先进的内核机制、进程调度算法和较小粒度的系统时间(10ms),是可以满足弱实时应用要求的,因此,Linux可用于楼宇自动化系统。
③Linux是源代码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很容易得到内核的接口和源码,我们可以把BACnet的协议实现集成到内核中去。
④Linux是自由软件。在GNUGPL许可证协议下,可以自由使用、修改和发布,所以采用嵌入式Linux可以降低BACnet控制器的成本。
3BACnet控制器软件的实现
3.1BACnet控制器软件的体系结构
基于BACnet协议的体系结构和上面对BACnet控制器功能的分析,可以得出BACnet控制器软件包括以下几个模块:BACnet协议栈、BACnet对象和服务、底层驱动模块、应用控制逻辑模块和控制配置模块。
对Linux内核中不必要的模块加以裁减,并把BACnet控制器的一些模块嵌入到Linux内核,最终的开发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3.2BACnet协议栈的实现
BACnet协议栈报文的封装流程如图3所示。
(6)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Java的第一个优点就是与处理器无关。传统上,嵌入程序就是针对特定的微处理器设计并在其上运行的,而C语言程序的可移植性则可通过编译或交叉编译来保障。但是利用Java,一个程序可以存储在一个系统上,而被下载并运行在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系统上;设备可能从不同地方下载一些程序在一个处理器上运行,或者不同的处理器运行同一个程序,并通过网络在相互间传递数据。使用Java,一个嵌入式系统就可能成为一个通用的通信设备,能下载并运行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
对嵌入式系统而言,这是一个新的模型,已经有一些开发者正在向它靠拢。例如,电视机顶盒的供应商已宣布要在机顶盒内植入 JVM,以使用户能通过Java applets在他们观看电视的同时接收到该电视节目的一些内容。例如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看到的支持内容就可以是对球员的技术统计,在看电影时,看到的支持内容就可以是演员的背景资料。
这是一个恰当的设计和实施模型,首先它可以使开发平台的选择更加灵活,无需在与目标相同的平台上开发,也不用关心交叉编译的问题,因为Java字节码能在任何有JVM的操作系统中运行。其次,这种模型带来的另一个优点是几乎所有的检测和调试可以独立于目标设备来进行。虽然由于个别JVM有时有兼容性的问题,应该在所有将用到该程序的平台上测试它。但一般来说,并不要高级而昂贵的、配备有逻辑探针、 ICE以及其他调试工具的、针对目标平台的开发环境。
(7)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当下,微型化和专业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嵌入式产品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文章,欢迎阅读。
1 嵌入式Linux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要求,其次,还要求代码小,速度快,可靠性高。嵌入式Linux(Embedded Linux)是指对Linux经过裁剪小型化后,可固化在存储器或单片机中,应用于特定嵌入式场合的专用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操作系统领域的一个热点。与其它嵌入式操作系统相比,Linux的特点如下:
第一,Linux系统是层次结构且内核完全开放。Linux是由很多体积小且性能高的微内核系统组成。在内核代码完全开放的前提下,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方便地对内核进行改造,低成本地设计和开发出满足自己需要的嵌入式系统。
第二,强大的网络支持功能。Linux诞生于因特网时代并具有Unix的特性,保证了它支持所有标准因特网协议,并且可以利用Linux的网络协议栈将其开发成为嵌入式的TCP/IP网络协议栈。
第三,Linux具备一整套工具链,容易自行建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交叉运行环境,可以跨越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仿真工具的障碍。Linux也符合IEEE POSIX.1标准,使应用程序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传统的嵌入式开发的程序调试和调试工具是用在线仿真器(ICE)实现的。它通过取代目标板的微处理器,给目标程序提供一个完整的仿真环境,完成监视和调试程序;但一般价格比较昂贵,只适合做非常底层的调试。
第四,Linux具有广泛的`硬件支持特性。无论是RISC还是CISC、32位还是64位等各种处理器,Linux都能运行。这意味着嵌入式Linux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2.1 系统软件操作平台
操作系统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计算机上的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管理所有硬件资源,并且提供应用软件一个合适的操作环境。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Linux提供了完成嵌入功能的基本内核和所需要的所有用户界面,能处理嵌入式任务和用户界面。将Linux看作是连续的统一体,从一个具有内存管理、任务切换和时间服务及其它分拆的微内核到完整的服务器,支持所有的文件系统和网络服务。
嵌入式Linux系统需要下面三个基本元素:系统引导工具(用于机器加电后的系统定位引导)、Linux微内核(内存管理、 程序管理)、初始化进程。但如果要它成为完整的操作系统并且继续保持小型化,还必须加上硬件驱动程序、硬件接口程序和应用程序组。
Linux是基于GNU的C编译器,作为GNU工具链的一部分,与gdb源调试器一起工作的。它提供了开发嵌入式Linux系统的所有软件工具。
2.2 系统硬件平台
在选择硬件时,常由于缺乏完整或精确的信息而使硬件选择成为复杂且困难的工作。现在比较流行的硬件平台有Intel公司的StrongARM 系列,Motorola公司的DragonBall系列,NEC公司的VR系列,Hitachi公司的SH3、SH4系列等等。选定硬件平台前,首先要确定系统的应用功能和所需要的速度,并制定好外接设备和接口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地定位所需要的硬件方案,得到性价比最高的系统。
3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模式
嵌入式系统通常为一个资源受限的系统。直接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上编写软件比较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目前,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先在通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然后,通过交叉编译,生成目标平台上可运行的二进制代码格式,最后下载到目标平台上的特定位置上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目前,常用的交叉开发环境主要有开放和商业两种类型。开放的交叉开发环境的典型代表是GNU工具链,目前已经能够支持x86、ARM、MIPS、PowerPC等多种处理器。商业的交叉开发环境主要有Metrowerks CodeWarrior、ARM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kit、SDS Cross compiler、WindRiver Tornado、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等。交叉开发环境是指编译、链接和调试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它与运行嵌入式应用软件的环境有所不同,通常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
第二步,交叉编译和链接。在完成嵌入式软件的编码之后,就是进行编译和链接,以生成可执行代码。由于开发过程大多是在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通用计算机上进行的,而目标环境的处理器芯片却大多为ARM、MIPS、PowerPC、DragonBall等系列的微处理器,这就要求在建立好的交叉开发环境中进行交叉编译和链接。
第三步,交叉调试。
① 硬件调试。如果不采用在线仿真器,可以让CPU直接在其内部实现调试功能,并通过在开发板上引出的调试端口,发送调试命令和接收调试信息,完成调试过程。目前,ARM公司提供的开发板上使用的则是JTAG调试端口。
② 软件调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Linux系统内核调试,可以先在Linux内核中设置一个调试桩(debug stub),用作调试过程中和宿主机之间的通信服务器。然后,可以在宿主机中通过调试器的串口与调试桩进行通信,并通过调试器控制目标机上Linux内核的运行。
第四步,系统测试。整个软件系统编译过程,嵌入式系统的硬件一般采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而软件则需要有相关的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的支持,并要采用特定的测试策略。测试技术指的是软件测试的专门途径,以及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途径的特定方法。 关于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简历范文 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简历范文 姓名 XX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座机: 地址: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6000元以上 期望地点:深圳市 期望职位: 软件工程师 嵌入式开发 自我介绍: 嵌入式GUI开发、单片机ARMLinux &QT软件工程师。 职业规划: 操作系统、算法等知识,积累软件开发相关方面的经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之后,增长自己在流程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积累资本,逐步向项目管理岗位迈进。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历 2009年9月 - 2012年6月 长江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 2011年6月 - 2011年12月 深圳易万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师 自我评价 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另外,我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最大的成绩。 本人在学习方面,勤于钻研、有毅力,超强的学习能力与理解力。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嵌入式通信安全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语音加密处理系统作为可以有效确保嵌入式系统通信安全的一个系统,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嵌入式系统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语音加密处理系统应用嵌入式的文章,欢迎阅读。
1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语音加密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控制模块
该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指挥单元,可以通过发送相关的命令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行,确保嵌入式系统通信的安全运行。
1.2 语音采集模块
该模块主要不仅可以通过A/D转换器来实现模拟语音信号向数字语音信号的转换,同时还可以利用D/A转换器来将数字语音信号还原成模拟语音信号,然后将其经扬声设备进行输出。
1.3 语音编码和解码模块
语音编码器可以对采集的经转换后的语音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处理,通过编码分析,将相关的语音参数提取出来,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加密模块。语音解码器可以将那些经过数据加密模块加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压操作,从而把相关的数据还原为原始的数字语音信息。
1.4 语音加解密模块
语音加解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通过语音加解密模块可以将对那些来自数字语音解压缩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将其传输到通信传输模块,实现数据的安全加密传输。同时,还可以通过加解密模块对那些来自通信模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解密处理。
1.5 通信传输模块
通信模块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通过对系统所连接的通信双方所发出的信息发送或接受请求后,建立二者之间的通信连接,然后实现通信双方的通信。
2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语音加密处理系统硬件功能模块的实现
2.1 语音采集功能模块的实现
语音采集功能模块主要是利用ARM开发板所提供的24位的CD-Quality Audio CODEC芯片来实现语音信号的`A/D和D/A转换的。在CODEC芯片中封装了一个低电压并集成有耳机驱动的WM8731编解码器,而且还提供有不同格式的音频输入以及适合于电气型麦克风的音频输出等。WM8731中集成有十一个寄存器,该芯片的内部功能设置和状态的初始化均是通过I2C控制模块来对其内部的这十一个寄存器进行相应的配置来实现的,并通过向目标寄存器写入相应的控制信息,来实现对WM8731工作状态进行操控的效果。
2.2 语音编码和解码功能模块的实现
1)语音编码功能模块的实现。语音编码器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输入的数字语音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进行LP分析量化处理,紧接着把LP系数转换成为线频谱对系数LSP,最后利用预测式两级矢量量化方法将LSP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经参数编码后即生成比特数据流。
2)语音解码功能模块的实现。首先,将相关的参数标号从接收到的比特流中提取出来,然后对提取的参数标号进行解码来获得对应语音信息的编码参数。然后,不断重复以上操作内容的解码处理,直到所有的语音信息解码完成为止。
2.3 加解密功能模块的实现
本文所介绍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语音加密处理系统加解密功能模块中所采用的加密和解密算法为AES算法,以下就结合AES算法在系统加解密功能模块中的应用,就加解密功能模块的实现进行说明。
1)AES算法及硬件实现。AES加密模块的实现机制如下:在运算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将初始圈密钥与待加密明文进行异或运算后,进行若干次的迭代变换,其中,每次的迭代变换中都包含行移位变换、字节代替变换、列混合变换以及圈密钥加法这四步的变换。由于AES算法为对称算法,解密过程和加密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说明。
2)自定义指令逻辑的硬件实现。系统所采用的AES加解密模块所得到的自定义逻辑是在多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一般采用的是多周期自定义指令结构。其中在进行硬件实现时,所用到的信号线有数据、结果、时钟、复位和启动等。
2.4 通信传输功能模块的实现
通信传输功能模块利用调制解调器在PSTN(公共电话网)上实现通信双方的通信。由于PSTN网络覆盖范围比较广,用户通过调制解调器就可以与系统完成对接,进而实现通信。其中,调制解调器一般通过RS232接口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通过RJ45与公共电话网网络相连,然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来实现通信双方的通信。其中,控制系统对通信传输功能模块的控制机制如下:首先,通信发起方拨打另一方的号码,控制系统检测到拨号信息后,向调制解调器发送命令,调制解调器根据命令拨号。然后,通信接收方的调制解调器接收到拨号信息后开启语音处理功能,进而实现双方的通信。
3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语音加密处理系统控制功能模块的实现
3.1 通信连接的建立
控制通信连接建立的关键在DE开发板的PS口上,而且可以与处理器以中断方式进行交互。当系统控制模块接收到相关的中断信息后,读取相应的拨号信息。然后控制模块根据拨号信息,通过RS232向调制解调器发出相应含有拨号信息的命令,调制解调器根据命令拨号;接收方的调制解调器发出振铃指示后,会根据命令建立通信双方的通信连接。
3.2 语音处理控制
系统控制模块通过读取一个语音处理模块的结果来实现对语音处理的控制,同时结合其将要进行的处理操作,将其写入下一个功能模块。系统控制模块通过I2C来控制语音采集模块,在采集语音信息的同时实现语音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然后将数字语音信号传输给编码和解码模块来进行相应的编码和解码处理,在完成以上操作的基础上,调用系统自定义的AES指令,对要传输的数字语音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最后通过通信发起方的调制解调器来发送加密处理的数据。在接收方,调制解调器读取对方发送过来的语音数据后,由系统控制模块调用系统自定义的AES指令对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然后将解密后的数据传输到语音编码和解码模块进行解码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语音采集模块进行最终的语音还原处理。
3.3 通信结束控制
在通信双方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系统控制模块检测到通信一方要求结束通信的请求信息或通信中断信息时会向各功能模块发出复位信号,同时控制通信双方的调制解调器复位于待机状态,通信结束。
Java是一种纯粹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类被组织成一个等级层次,在层次结构中,一个子类能够继承其超类的行为,并可用子类所具备的一些特有功能来扩展其超类的功能。对象模型是能定义对应真实事物的数据结构,使得程序的任务和任务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变得基本上透明。
面向对象的设计和编程的优点在于其开发速度和代码的可维护性,许多面向对象的开发都能通过利用和更改现存类库来完成,而不是创造一个新的结构。这就使开发加快了, Sun‘s Java Workshop(一个完全用Java写的IDE)的开发者能在几个月内建立一个功能齐备的图形IDE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面向对象的方法还尽量使用自然的结构,使其有很高的可读性,并且可轻易更改和加强。 职位描述: 岗位职责: 1、负责ipc、专业及家用摄像机等摄像机项目设备端程序的编写及软件调试; 2、根据产品规划需求进行概要设计,嵌入式软件程序的详细设计; 3、配合云后台、应用客户端完成相关接口及协议的定义,sdk对接的代码实现 任职要求: 1、熟悉海思、安霸等摄像机芯片平台方案系列处理器的架构及相关编程技术; 2、熟悉linux系统内核、驱动模块的软件移植、开发和维护,熟悉ubl,uboot,内核移植,熟悉文件系统制作及烧写; 3、熟悉c/c++语言,了解汇编语言,有良好的编程风格; 4、熟悉tcp/ip网络编程,熟悉socket编程,有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linux编程或视频设备开发经验者优先; 5、熟悉hisilicon的hi3559a方案者、有专业摄像机或gimbal开发经验者优先 分类:主要由微处理器构成的嵌入式系统,常常用于小型设备中(如温度传感器、烟雾和气体探测器及断路器)。 不带计时功能的微处理器装置,可在过程控制、信号放大器、位置传感器及阀门传动器等中找到。 带计时功能的组件,这类系统多见于开关装置、控制器、电话交换机、包装机、数据采集系统、医药监视系统、诊断及实时控制系统等等。 在制造或过程控制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这也就是由工控机级组成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这四类中最复杂的一种。也是现代印刷设备中经常应用一种。 特点: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在具体应用中对微处理器的选择更具有竞争力。 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8)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9)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检讨书大全JT56W.coM近期爆火专题:
(10)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11)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12)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
我们精彩推荐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