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书范文|故乡的歌作文(精品十三篇)
发表时间:2018-10-11故乡的歌作文(精品十三篇)。
⌑ 故乡的歌作文 ⌑
我虽放歌于杏花烟雨的江南,但我的第一声啼哭却在北国;我虽鹄立长桥看日落,但我心里无时不在思念故乡。我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那里没有湿热的梅雨,却有晶莹的冰雪;那里没有山水的娟秀,却有旷远坦荡的大气。
冬天的天空是蔚蓝的,似乎一块硕大的碧玉,好像用手敲敲都能发出“蓬蓬”的声响。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溜冰,一起打雪仗。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结冰的河面上凿开了一个冰洞,结果好朋友豆豆“扑通”一声掉了下去,等我们缓过神来时,只听冰窟窿下传出“救命”的呼唤声,壮壮反应最快,第一个跑了过去,紧接着又传出一声“扑通”,壮壮也跳了下去。这下大家可乱套了,找大人的找大人,找绳索的找绳索,“哗”地一下子全跑光了。可当我们再次跑回那里时,他俩已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一直都没看到豆豆和壮壮,据说他俩犯重感冒每天在病院打点滴,真是一丘之貉啊!
春天的大平原茫茫苍苍,麦苗泛绿万顷一碧,一眼望不到边。那是绿的世界,绿的海洋。那个绿沁人肺腑,它染绿了东风,染绿了阳光,也染绿了我童年的梦。每当这时,我都会带着我的小狗“雀斑”奔跑在麦田中,浸润在绿海里,让每一寸肌肤都与大地亲密接触,让“雀斑”在麦田中尽情地玩耍。我们一起打滚儿,一起追逐云雀……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家乡就是一棵大树,供我做窝;假如我是一条小鱼,家乡就是一条溪流,任我嬉戏;假如我是一片白云,家乡就是万里蓝天,由我撒娇。
乡情如同一杯酽酽的香茗,让人回味无限;乡情如同一块五彩的化石,永藏心底。
⌑ 故乡的歌作文 ⌑
曾几何时,故乡的水声忽然钻进了我的梦想,用它那清脆纯朴的声音来唤醒心底沉睡已久的童年记忆。
冰心说过:“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也许我真的眷恋故乡的一切,眷恋那最亲密的玩伴——河水吧!
还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横冲直撞的顽皮丫头,有时也回听话。从很小开始,我就和堂姐跟在妈妈的后面到河边去洗衣服。第一次见到这为小伙伴,我们就被她的活泼和嗓音给迷住了。“叮咚”、“叮咚”的清脆之声从此萦绕我心头。大人害怕我们会出事,便下命令,不准我们到河边玩。可是,只要走在乡间小路上,便能听见远远传来的脱俗之歌,如同在呼唤我们跑到她身边,与她一同玩闹,一同为世界美好的明天而放声歌唱。这时,我们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便不顾一切,着了魔似的跑到河边,挽起裤脚,唱着童谣,跳进那清凉的河水。好动的我们不会因此而安静下来,于是,打起水仗和比赛捡石螺。玩累了,我们便坐在那不高的河岸上,把小脚丫浸在水中,看着水草在河神之音中展现它们的舞蹈天分,然后躺在青草坪上,闭上双眸,聆听着美妙的河神之音。感受农村那份独特的平静与和谐。她的嗓音如同钢琴上弹奏的欢乐之曲,犹如小孩子那童真无邪的笑声组合而成的乐曲,又好像母亲般温柔的话语。我想《小石潭记》中描绘那美妙之音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声好像多了一丝忧伤。也许河神也有伤心的时候,于是她也会哭泣,为自己的"一去不复返"吧!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着平静、和谐的民间乐曲!
水是一位最令人信任的倾听者,每当你向她倾诉心声时,她还不忘为你献上一曲轻柔的歌,用她那纯净之音来抚慰你的心伤,来分享你的快乐与分担忧伤,但却不求任何回报。也许正因为这样,我彻底爱上了水声。
走出了山区,来到城市,喧闹的声音乘着好奇之心入侵我的内心,取代了那可爱美妙的水声。
也许城市的繁荣已不再满足我了,那水声再次重出“江湖”,使我到底掂着了山村中那平静安定的生活,掂着小时侯水中的欢声笑语,掂着亲密小伙伴那清脆淳朴的嗓音了。
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她,让她用那动听的嗓音来为我的归去表示欢迎呢?不过,无论如何,她的声音将永远在我心中回响……
陈起婵
⌑ 故乡的歌作文 ⌑
我的故乡风景优美,是个一年四季都值得人留恋的地方。
春天,白茫茫的积雪融化了,当那结冰的小河流向远方时,一场细如牛毛的春雨像母亲冰凉的手一样抚摸着我的脸颊。它唤醒了树木,给大地披上了美丽的绿装,鲜红的玫瑰也盛开了。小草懒洋洋地伸伸腰,探出头。调皮地看着这一副美好的画卷。流水潺潺,小河唱着动听的歌流向远方,春雨蒙蒙地撒向大地,给大地带来了千紫万红。
夏姑娘身着华丽的衣裳走来了,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热气,顿时树木郁郁葱葱。梨花在树上欢快地舞蹈,展示着它千姿百态的模样。人们热极了,渴望雨的到来,夏姑娘一挥手,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就这样,夏姑娘不辞而别。
秋带着果实和金黄色骄傲地走来,它给大地镀上金黄色。田园里,只听见农民伯伯们的欢声笑语,虽然农民伯伯们已大汗淋漓,但是他们丰收就高兴。
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雪落到了树上,屋顶上,把天地变成了一个白皑皑的世界。地上堆满了雪,好像在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打雪仗、堆雪人。多么快乐啊!
这就是我的故乡,我爱我的故乡。
⌑ 故乡的歌作文 ⌑
那是一个风清月明,人情景美的和谐天堂——我的家乡。对常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片树林,可如果你细细品味,细细观察,那就会发现许多乐趣。古人云:乐于观察这,才已成中举吗!走在林中,踩在落叶上,虽说鞋底沙沙作响,可也充满了七分宁静。我和小伙伴们唱着流行歌曲《宁夏》,走在树丛中,觉得有几分惬意,是啊,这旋律跟环境是挺相配的,可走路得小心哦,一不留神,就连落叶都会把你绊倒。
那时候,朋友们玩的最欢的还要算是那棵大梧桐树了,那棵大榕树好像会魔法似的,虽然算不了冬暖夏凉,可也不知为什么,只要站在下面就会觉得神清气爽。
那梧桐的叶子是那么挺而大,也记不清是什么形状了,反正这树可以容得下好几个人呢!夏天到了,我们小伙伴成群结队地手拉手,跑过北燕湖畔,跑过桂树林,跑过金陵山丘,然后在跑过大家熟悉的落叶林。也不知哪个好心人,在树底下摆了张桌子。有时,我们会拿一杯茶,一路小跑到树下,坐下来喝茶。可是,刚刚坐下,准备先咪一口茶时,却发现——茶全洒了,可我们却不管那一切,拿起茶杯往眼镜上套,当作望远镜。
坐了许久,我们像脱缰的野马,到处乱跑,跑累了,又坐下来休息。就这样,我们一直玩到天黑。晚上,一群人影消失在夜幕之中。
⌑ 故乡的歌作文 ⌑
我的故乡在陕西省乾县,那里产的豆腐脑远近闻名。
豆腐脑为乳白色,略带黄,像白色的巧克力。用勺子舀一勺放到嘴里,软软的、滑滑的。它不仅色美,而且味香。早餐您要是想吃豆腐脑,不用打听,只要循着豆花的香味,您保准能找到乾县的豆腐脑。
吃豆腐脑,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点咸菜、香菜,浇上特制的汁,再放上红红的辣椒,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了。尝一口,味道妙不可言。慈禧太后逃难来到西安时,就曾品尝过乾县的豆腐脑,而且对它赞不绝口。外国游客到陕西旅游,也要亲自尝一尝这道佳肴。乾县豆腐脑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它营养价值极高,富含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据说是最好的补脑食品。
听妈妈说,全国各地只要有小吃的地方,就有乾县豆腐脑;在美国和日本等地,还有专门的豆腐脑城呢!乾县豆腐脑不仅为我们乾县带来经济的腾飞,也使乾县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故乡的豆腐脑,你真了不起!
⌑ 故乡的歌作文 ⌑
提起家乡,虽身在离家不远的县城谋生,却也已久未回去。人往往年岁越多,离家越远,心灵与家乡的距离又仿似更近,而心中对家乡的愧疚也随岁月的尘封厚重起来。
少小离家为的是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因此每每想到至今仍一事无成的自己,便觉无颜面对双亲,愧对家乡父老。
儿时的伙伴们都还好吧。如今在城市的一角,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打拼的你们,可曾还会忆起山野里的老牛回家的“哞-哞-”叫声。而我们竟为诱人的野果牵住了魂,全然不顾牛在深山中迷了路,而父母咬牙切齿地抓着藤条等在门口。
还有那水库里的戏水声,那小溪里鱼儿的窃窃私语有否把你从疲惫中叫醒。在你们为城市的物质世界所困倦,为贫富的不均而叹息,为机遇的迟到而愤然时,家乡的号子有没有在夜幕降临时给你带来一丝安慰。就把对家乡的怀想,对父母的牵挂,混上你们活着的艰辛酿成一杯陈酒,美美的醉上一回,暂时忘却追求的烦恼,生活的倦怠……
家乡的父老乡亲也都还好吧。最难忘的是我的叔公你啊!如今安眠在烟雾缭绕的山顶的您,该不会再有豺狼虎豹把你从梦中惊醒了吧?您那颗善良博爱的心如今依旧在世界的另一端叫唤我的名字。难忘每年春节的那份期待,因为你的那份压岁钱是最厚的,也是最重的。而我对您的回报却只是无语的怀念,默默的祈祷。这是何等的轻,何其的薄!
不知父母的身体是否更加硬朗起来了。当父亲矫健的身躯在我成长的眼光中渐渐萎缩,当母亲乌黑的头发爬上第一根银丝,当我为了生活抛下双亲身顾闯荡,我心里的那份悲哀就开始无数次地击打我退缩的念头。我知道,是父母的那份坚毅,是他们的那份期待,无数次地将我从生活的泥沼里拉起,让我向着阳光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如今的我已经年近而立。立身,立业,立家,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长路要走……
【【精选】故乡作文600字八篇】
⌑ 故乡的歌作文 ⌑
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还在吗?
我们眷恋难忘的故乡,正日渐沦陷在城市的森林里!
一个个宁静安详的村庄,被沥青水泥马路切割成了一个个数学方块。村前游泳嬉戏的小河消失了,挂满鸟草的树林消失了,村后的荷塘被填平了,少年时代每天追逐奔跑的胡同小街也都变成社区的模样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让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有着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淡淡的乡愁。不论是生长在老北京四合院里的老舍,还是生活在苏州古巷中的陆文夫,还是在湘西丛林的营盘中滚怕的沈从文,还是那些在乡村,在海边,在高原小村落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故乡情怀。
这种情怀从什么时候占据了我们的心田?从我们离开母亲的怀抱,走进学堂的那一刻,就如一粒种子,就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开始生长了。
长大以后,我们离开故园,离开故土,以致离开故国,乡愁就如一根绵长的线,越来越长,深藏心灵深处,月积年累,积聚成了一坛陈年的老酒。
这些情怀,沉浸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节奏中,隐藏在我们的心灵里暗暗发酵。当夕阳西下,当我们身处羁旅,孤独漫步,或者当我们孤立无援的时候,所有那些脚下的弯曲小路,天空的一片浮云或一行飞鸿,眼前的一丘山岗或一方荷塘,远处的一片树林或散漫的羊群,都变成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瞬间就弥漫了我们的身心。
不期然想起台湾作家余光中的名篇《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心内默默地吟着这样的诗句,哪一个游子不是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是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诗。诗人写像笛子一样清新悠远的乡音,接着写乡情像迷雾一样的留恋和怅惘,最后用“永不老去”来表达乡愁在游子心中的永恒情怀。相比余光中的乡愁虽然看似单薄了一些,却依然写出了乡愁的深邃与悠远,写出了乡愁在每一个游子心中不灭的惆怅情怀。
历史上的诗人中,最著名的乡愁诗是崔颢的那首著名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名篇《乡关何处》中谈到崔颢这首著名的《黄鹤楼》时说:“看来崔颢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孤零零一个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
冯骥才痛心疾呼,村落的消失,是我们文化巨大的损失,每个村庄我们都不知道它的历史、风俗、文化,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盘点过,很多村庄没有村落史志,有的村庄可能有一部非常久远的历史,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样下去的结果,将来我们可能连农村的风光都不知道是什么样了。
我常常想起故乡上空袅袅的炊烟,想起故乡夜晚明媚的月光,也常常想起故乡田野上游荡的羊群。可是,这一切都渐渐地被钢筋与混凝土侵蚀在城镇的影子里。那些美好难忘的诗意,都渐渐成为一种久远的怀念与记忆……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突然间面临了这样的尴尬:“日暮乡关何处是”?我们的故乡在哪里?
⌑ 故乡的歌作文 ⌑
当奶奶穿着自制的寿衣把自己定格在九十岁的年轮上,那张亲和温热的脸渐渐地冰冷了下去,我无声的汹涌的泪和歇斯底里的嚎哭从来没有如此的悲壮。一是为永远失去了奶奶的疼爱,二是为曾经生活了十多年的故乡,也会随奶奶的离去而没有了温度。
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滋养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母亲善良、淳朴的光照影响了村里的人,爱屋及乌的缘故吧,我成了村里的宠儿,大娘、婶子、叔叔、大伯,我能嗅出他们家炊烟的味道,呼吸间能感受到祥和温暖的气息,那些一起玩大的伙伴,没有长幼,没有尊卑,玩耍打闹间滋生出一种叫友谊的东西,纯真的叫人感动。故乡给我太多的依恋和怀想。
那一年的金秋收获后的一天,当傍晚的炊烟在村子上空袅袅升起的时候,我坐上装满破衣烂单的大卡车,在乡亲们不舍、羡慕的目光中,依依不舍地走出村子,随父亲、母亲来到城里。我无法形容我那时的心情,像心脏长在村里被生生地剥离。尽管村庄在视线里渐渐模糊、遥远,我不曾离开我的视线,怕那么一闪,故乡就永远的消失了。其实故乡离城里并不是很远,况且村里还有爷爷奶奶和叔叔,来去也很方便,但总有一种离别的忧伤和感动,时不时地跳出来,打湿我柔软善感的内心。几年后,叔叔们也相继搬到城里,村里就只有爷爷奶奶了。由于工作,我不能常常回故乡,一年中只有几次随父亲回去,看看年迈的老人,叙叙亲情、尽点孝心,也感受一下离别后故乡的余温。
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猝不及防地碾压了那份本以为永远的平静:爷爷在那个梧桐花飘落的日子仙逝,父亲也因过度的抑郁在两年后离我们而去。奶奶一个人生活在那个硕大的院落里,回忆着和爷爷的相濡以沫以及儿孙满堂的欢乐时光,咀嚼着脸苍苍、眼茫茫,风吹黄叶花飘落的寂寞。奶奶哪个儿子家都不去,守着她一生的作品——那个曾经花香满院,绿色成荫,如今冷清、萧条的家,幸福着、寂寞着。她说,你们都在城里,想回来看看,这就是家呀!
叶圣陶说,“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但仅仅是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我承认,是奶奶在故乡的坚守,才让我浓深的故乡情节萦系着不能割舍。时间在流驶,可能是因为没有父亲的缘故吧,再加上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忙碌,我大大减少了探望故乡的次数,一年回去一次,两次的,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乡亲、四邻有时见不上面,偶尔见了面,也只是寒暄,寒暄过后就是说你胖了或瘦了,今年多大了。城里生活多年我已听不惯村人的俗套了,甚至有些厌恶特别是揪根刨底询问年龄的细致到生辰八字的敏感话题(因为年龄在迁出村子时改小了一岁,而村人又爱说虚岁,弄的我不知说多大好)。他们也会“虚伪”的让我到他们家吃饭,我暗想,还不是看在奶奶还健在,儿孙都有点出息的份上,说说好话,套套近乎罢了,要是奶奶没了,谁还会理我们。童年的玩伴也大都出去打工,个别在家的,也各忙各的家事,我觉得我与故乡已隔着一层厚障壁了。久不往来的疏离,淡漠了情感,不是我拒绝热情,而是我总觉得在那些淡淡的目光里,有一种不容走进的陌生。
村子里唯一的亲人也走了,故乡对我而言也只是记忆中的故乡了,没有了亲人的牵系,故乡只是两个汉字冰冷的组合。看着奶奶安详的遗容,我的泪决堤般奔流不止,细叙着奶奶的疼、奶奶的好。看我哭得稀里哗啦悲痛欲绝的样子,众人免不了劝我,说我有良心,奶奶没有白疼。他们哪里知道,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奈的伤感让我陷入不能自拔的悲苦里——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将如何地面对?奶奶,您毫无牵挂地走了,我回来看不到您,回到这个萦系我情感的家找谁呢?!本家的大娘叼着一根香烟,白色、温暖的烟雾后面是一张冰冷的面孔,她习惯地眯着双眼,不屑地甩出硬邦邦的一句,“还找谁?这么多大娘婶子,到谁家不行!”婶子们也都说“别哭了,以后在城里呆腻了,想回来看看,住上几天都行,家里都有的是地方”。她们的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吧,看我哭得实在悲凄,说句暖心的话安慰一下(说实话,我已做好永远不再回来的打算)。叶圣陶说,“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了”,从此,故乡无所恋,我竟没有故乡了。
奶奶很快入土为安,陪着爷爷和父亲长眠在村外那片空旷、寂寞的墓地里。我们也很快返城,实在禁不住失去亲人的感伤和故乡渐趋模糊的凄凉。那些熟悉的大街小巷,村头守望的老槐,日日流淌着欢声笑语的小河,土掉渣的可亲的乡音,从此变得更加陌生。
每年一次,至少每年一次的上坟是必须要回去的,我们姐弟几个每每在清明前怀着浓浓的感伤踏上回故乡的路。故乡里没有家了,那个村子也不必回去,直接到墓地吧,上完坟就返城。虽然快到清明,可春寒料峭,加上天气阴郁,像一个个上坟人的脸,微风吹处,身上有股空洞的凉意,一个个长满杂草的土包在风中矗立着,无言地守着空旷的丘陵,深处长眠的亲人,你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寂寞和寒冷?我遥望岭下那个熟悉的村庄,走过冬季,那里已是一片繁荣的绿色,新建的房舍,悄然地向村外延伸着。我仿佛看到熟悉的.老屋、袅袅炊烟,突然有一种想扑过去的冲动,可是,故乡还认识我吗?我也很奇怪我的冲动,故乡里没有了亲人,怎还会对她有如此的念想?
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向岭上走来,近处一看,竟是本家的大伯和叔叔,他们惊讶于我们默默地上岭,而没有到村子落脚,我们只是笑笑,说怕麻烦,上完坟就直接回城了。大伯批评了我们如此见外,一家人说什么麻不麻烦,然后又叙了别后的境况,他们问了母亲的好,又叹起父亲的早逝,难忘爷爷的仁厚、奶奶的善良,不免又掉了一通眼泪。老天或许也被我们的感伤传染了,终于潸然泪下,而且凄凄然不曾停住泪点。大伯留我们住下,说这样的雨是没有时间停的。他黑白分明的眸子,上翘的嘴角,都写满不容拒绝的坚定。看看时间、缠绵的雨天、泥泞的地面,到县城赶车已不太可能,索性住下吧。
大娘依旧叼着烟,烟雾后面还是眯缝着的双眼、冷冷的脸。一阵无关痛痒的嘘寒问暖后,大娘的身影就在厨房的烟雾里飘渺了,炊烟又起。我想起邓丽君的那首《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的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柴火锅炖炒的香味很快钻进鼻孔里,那熟悉的炊烟味道,像久违的甘露滴进我干涸的内心,让人陶醉、深情地回味。席间,大娘不住地给我们夹菜,在城里是不兴给人夹菜的,在这里,我却感受到了盛情难却的别样的温暖。近距离的看大娘没有烟雾笼罩的面庞,是温暖和慈祥的,我自以为眯着的双眼,原来本就那么小,看似的冷,其实是对生活的淡定和从容,她的周到和细心如这般春雨一样滋润。晚饭后,大娘早早的把床扫了又扫,还抱出崭新的棉被铺到床上。乡邻送来了土产,或多或少的,那是心意,婶子们也都带来了多多少少的土产,若大的堂屋里挤满了人,笑声不断。她们记得大姐曾推着秫秸到集市去卖;记得妹妹能把肥肥的大块肉片一口吞下;小弟调皮,恶作剧地抓一把沙洒到挑水吃的后桶里;还记得我经常和大伯家的香儿坐上大伯卖粉皮归来空空的大篓里……。这些酸涩有温暖的记忆,原来他们都保存着。或许她们并不是刻意地把这些碎片当作弥足珍贵的东西珍藏,而是很自然的放在记忆的一角,不用刻意地回想,就很自然地讲了出来。可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感动还能有什么呢?那些自己都不曾记起的点滴,就在这些说笑里温暖了回忆。那些乡邻,他们不曾忘记母亲的乐善好施,以及父亲对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话里话外都充满了感激。原来,故乡依然保留着她的温度,只是我们自己常常以“城里人”的眼光藐视了她,有了城乡的距离感,同时拒绝了热情,拒绝了抚摸,才感觉不到她的温度。虽说我并没有做过什么,都是父亲母亲的好赢得了乡人的好评,但淳朴的乡人以淳朴的热情,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善良,给了我“润物细无声”的温暖。
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车,每年回故乡不用忙着赶车,当天多早晚都能赶回来了。我们每次回去都要去村里落下脚,看看时时都在变化着的村庄,本家的——不,本就是一家的婶子大娘,以及那些热情的乡邻。故乡的温度像我的体温,自然而柔和,我竟痴痴地恋着她了。
⌑ 故乡的歌作文 ⌑
故乡,这个曾经无比熟悉的词,早已随着那段记忆尘封于脑海。如今翻开那本被束之高阁、沾满落尘的回忆录时,心中凭空升起一缕怀念……
于我而言,故乡便是从前那个热闹温馨的小村庄。
大清早,天刚蒙蒙亮,爸妈就该去上班了,奶奶也是早早地煮好粥,下地干活去了。待到我慵懒地起床,吃了点早已凉透的粥,填了填肚子,我那闲散快乐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一群小伙伴、一堆零食、几张躺椅……一切都沉醉在暖融融的阳光里。几个伙伴聚集一起说悄悄话,说着平时连父母都不敢告诉的心里话;若天儿好,还会拿了牛皮筋来,好好地玩个痛快,这可算是一天中最快活的时间了。
玩得兴起时,大家都忘记了时间,每每到了大人喊我们的名字叫吃饭时,才依依不舍地道别,嘴里说着“明天继续啊!”腿却迈不开步子,大家都一脸“依依惜别”的神情。等到飞快地扒完碗里的饭,偷偷摸摸地想要再溜出去玩时,天色已晚,大人们用尽各种理由阻拦,我们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也只能忿忿地放弃。我不情不愿地洗漱好,躺在床上,看着白花花的天花板,想象着那些冲出“重围”的小伙伴又会是怎样快乐地玩耍,回想着这单调却又无比充实有趣的一天……不知不觉就沉入了甜甜的梦乡,梦里似乎都在想着那根牛皮筋、那群小伙伴。
第二天,还是熟悉的老地方,还是熟悉的场景。我们依旧乐此不疲地做着熟悉的事儿。
在故乡的生活纯真而美好,正如那在故乡时时常哼过的童谣,纯朴中流淌着快乐。可如今我的故乡只剩下回忆,连那个曾经玩耍游戏的地方也已“面目全非”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畅通的水泥路,依旧不变的只剩下儿时纯真的友谊和那首童年时故乡的歌……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今夜海涌这呢大,想起这故乡的歌,思念随我飞过了山岭;今夜海涌这呢大,唱出这故乡的歌,一句一句思念的心声……”
⌑ 故乡的歌作文 ⌑
故乡的温度似乎被淡忘了,会想起故乡那份无邪的童年,洋溢着欢笑,洋溢着幸福。那里播下来欢乐的种子,收成的却不是欢乐的庄稼。
故乡好像像孩子一样安静,在白天喝春雨的琼露,在黑夜安静的靠在山妈妈的怀中,平静的渡过了无数个风风雨雨,寒冬尾月。三分之一的平原,三分之二的丘陵,是我发现,自己开始厌恶丘陵。到处是山,这一些山山水水我已经看厌了,多么但愿有平原呀!
像内蒙古大草原一样,我可以骑着马,驰聘在辽阔无边的草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马的脚印,大地的每一次反作用力,从马传入了我的心田,深深地印刻着!看着天上的那一轮太阳,看着地上的青青小草,远望远方,可是,除了草,仍是草。有时候看见几个孤零零的蒙古包,我无从选择,一人待在原地,我,迷茫了……
一霎那,四周的一切如梦境一般破碎,一切仍是一样,行人匆匆,毂击肩摩,高楼大厦,野狼的嗥鸣,青翠的草原,疾驰的骏马,雪白的蒙古包,伴跟着镜子的破碎声,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切的梦想掉入了黑暗的黑洞中,那里,深邃,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只顺手捉住了失望,悲痛。
故乡好像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乱,以前的抗战,对于一座小城来说,似乎没有发生一样,更多的只是我们那破碎的回忆,不外,我喜欢安静,没有外界的干扰,两耳不闻天下事,好似一个世外桃园呀!走在故乡的山上,鸟语花香,溪水默默无闻的伴奏,大树替我遮住了阳光,似乎故乡挡住了外来的侵略者,阻挡了恶毒的阳光,让我们安静的歇息。
故乡的原野上少了一些辽阔,多了一些作物,放眼望去金色的一切,闪烁着刺目耀眼的毫光,抑或是绿色整片,整齐而又协调,看了心旷神怡。
走在故乡的历史上,好像没有多少感觉,只给我一丝清淡,这才是我所需要的吧!
平清淡淡的糊口下去,抛弃世俗的利益,把一切看淡,就这样糊口下去吧!我的故乡也这样生存下去,永远,永远……
⌑ 故乡的歌作文 ⌑
不知从几时起,我就爱往老家跑。起初的原因,就是因为爱玩,但不久之后,我就爱上了那儿。
草地的芬芳,蝴蝶的飞舞,都会引得我驻足流连,一声牛叫,就能把我吸引走。
其实真怪,原先在城里时,我并没有这特性,看来要接触了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啊。
这种习惯一直陪我到了小学二年级,那时,年少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幼稚的行为,对其不屑一顾,准备脱离它。
开始的半个学期,我还撑得住,只不过感觉少了什么,但是当这感觉扩大时,我就有些受不住了。
有种“思乡”的感觉在心头萦绕。
没错,那儿才是我真正的故乡。
事实上,从内心来说,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城里的花花绿绿,城里的勾心斗角,城里的虚与委蛇,让我很疲惫,学习的压力,同伴间的竞争,更让我寝食难安、倍感压力。然而,田间的空气让我平静,抚平心中的波澜,让我愉悦。
当我想要逃避现实,离开喧嚣时,我想去乡间,体会一下乡间的质朴与纯真,放下所有的伪装,洗涤一下心灵,使灰尘脱落,重新找回自我。躺在田埂上,耳听鸟鸣,嘴品甘草,鼻中回味草地的那一抹芬芳,在那无所事事一个下午,这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最近距离地贴合自然,最大程度地净化自己。
当内心烦躁时,我便回到乡村,找找那个小孩,那个儿时的“放牛娃”。
⌑ 故乡的歌作文 ⌑
回忆起故乡,心里不由的荡漾,如同大海的海水,被凶猛的海风吹向海岸一样的激荡。
那时的我,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玩,没有别的。
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我的故乡,树像守护神一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望着这充满绿色的田野。爸爸快看,这些小树有好多小绿叶,快看快看,河里那条小好漂亮,还有那旁边的小石头,还有还有……爸爸一边看着这个,一边高兴地听着像小鸟叽叽喳喳一样的我。
不错,此时的故乡比以前更美,碧绿色的小麦一望无际,路旁在冬日成为枯枝的树梢前长着新叶,被春风染上一层绿,绿的没有一点瑕疵。小河水清澈无比,一眼都能看清。河底静静躺着的石头,河里深绿色的水草随水面上的微波而不停地摇摆像跳着一段婀娜多姿的舞蹈,小鱼则看得极其清楚,小小的身体使得它畅游的速度更加的迅速,一会儿趁我不注意,偷偷地露出水面悄悄地看我,当我发现时,却因为慌忙逃跑而一不小心在水面上惊起一圈圈的涟漪。哟!这个调皮又可爱的小鱼。
到家了,我便吵着爷爷一同去捉那些调皮的小鱼回来养起来,爷爷便拿起旧窗纱,细致地为我编成了一个鱼网,我随手拿着小桶,兴致勃勃的跟着爷爷去捕。路上,那几棵长在河边的高大桐树却没有了秋季时美妙的歌声,少了些歌声的伴随。
到了,到了,终于来到我最爱的地方了,伸出手感觉一些小河的温度,还没到夏天,小河的水依旧是那样的冰凉。
没关系,只要能玩,我就很高兴,我踩在河里的石头,弯着腰,屏住呼吸,生怕因为自己的吸气吓走了这些小鱼。好了,小鱼们跑到了网里。快收网!把网拿出水面,正要用旁边的爷爷炫耀一下,可谁知,这石头看不惯我的做法,让上面的青苔做了罪人,一不小心,我从青苔上跌了下来,一屁股坐在了水里,裤子全湿了,还不忘举起鱼网。
回到家,狼狈的我,马上把小鱼放在鱼缸里。它们那不足三厘米的体型,在这陌生的水里不停地游着,我摸摸鱼缸说:“放心,我会好好照成你的。”树上粉红的花朵落在水面,花蕊像王冠一样,仿佛自己就是花中的女王。嘿!你是不是在赞叹我,我心里想。
如今,再次回到故乡,树梢上依旧零零星星的点缀着绿色,树上的花朵又一次落在头上,它依旧是粉红,但却只是一片花瓣。虽然现在只剩一片花瓣,但我对故乡的回忆,依旧像那朵灿烂的粉红花一样绽放在我的心头,永不凋谢……
⌑ 故乡的歌作文 ⌑
常在梦中回到那片江心洲,那里是承载着我童真岁月的故乡。它被大片的沙地环抱着,滔滔长江水从它身边逝去,日夜不息。
记忆中,故乡的江滩是最能引起孩子们兴致的地方。这里最好玩的时节是每年初夏,江水还没有涨起来,大片的沙滩还裸露着,而天气晴好的时候,已经可以戏水了,这时候总要呼朋引伴,浩浩荡荡地杀过去,一疯便是一整日。
旭日东升之时,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翻越大堤,直直冲向那片有好几个足球场大的沙滩。那里的沙子很松软,也无石块,于是我们索性脱了鞋,光着脚丫撒起欢来。沙虽细软,但走得快了,便像是蚂蚁在脚下轻啃,痒中带着微痛,直扎得人心里麻酥酥的。我们却无暇在意,只顾使劲蹦跳着。不过,因为脚总是整个陷进沙中,所以跑得并不快,深一脚浅一脚,用尽全力奔跑的样子像摇摇晃晃的企鹅,很是滑稽。
要是想堆沙堡,还须选那靠近江水,被江水泡涨,像黑糊糊的泥一样的沙子才好。用脚连续拍打几下,那“泥”便立即渗出水来,变成稀“水泥”,这可是堆筑的好材料。用它堆好雏形,再撒上几捧稍远些的烁金的干沙,便大功告成。那些在旁人看来造型怪异的“大坝”、“城堡”、“村庄”,能让我们自豪地流连一上午。
日上三竿时候,被太阳烤得乏了,便到沙地凹陷而成的大水坑里戏水。运气好时,里面还会困住几尾寸长的小银鱼,或是留下小指甲盖大小的彩色贝壳,这些宝贝自然会让我们惊叹着争抢不休。玩堆沙时,多少还有些顾忌,怕脏了衣服受责骂,此时下了水就全然顾不得那许多了:和着水捏起圆滚滚的沙球,怪叫着互相“攻击”,在沙上滚来爬去,实在脏了便“扑通”跃进大水坑,来回游上一趟,又摸上来继续疯,结果更是沾了满身沙。待到玩累了回身穿鞋,忽觉什么东西痒痒地夹脚,忙脱下来察看,竟倒出了一只拇指大的小螃蟹。
暮色四合后,我们又拉了带篷的木船泊在江滩水沙相接处,非要跟大人挤在狭小的逼仄的船舱里过夜。入夜时分,月明星稀,江风习习,伴随着江水涌动带起的轻摇,我们既兴奋又疲惫地坠人了梦乡。夜,一派平和。
江水卷去了儿时的欢声笑语,江风抚平了我们玩耍留下的痕迹。然而对故乡的情,却从未随之磨去一星半点,反而如江滩的沙砾昼夜沉积。那广阔寂寥的故乡江滩,怕是孤独许久了吧?我想,是时候让足尖吻吻它思念的沙与水了。
-
欲了解故乡的歌作文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故乡的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