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案(系列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二灰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灰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三、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⑵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⑶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⑴ 同位分角色练读。
⑵ 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⑶ 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二、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 散步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回荡
2、巩固生字词:
⑴ 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⑵ 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三、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四、积累运用
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说说通过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
灰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WWw.Jt56w.CoM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灰雀教案 篇3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灰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
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查找列宁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蜜蜂引路》,还记得是和谁有关的故事?(列宁)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他有关——《灰雀》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2、学生汇报,相机了解列宁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词语是否过关。
4、汇报: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特别要注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
7、正音后全班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默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
4、师生共同梳理:
(1)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儿去了?
(2)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
2、回忆这节课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你觉得列宁喜欢灰雀吗?(喜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默看课文,边看边做旁注。
2、学生汇报: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3)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相机指导朗读)
3、除了列宁喜欢灰雀,还有谁喜欢灰雀?(小男孩)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因为他喜欢灰雀,才把灰雀捉走。)
4、你从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学生读课文,做批注)
5、学生汇报: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5)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6、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文明理
1、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其实,列宁小时侯也有类似的经历。(课外拓展:列宁打碎花瓶的事情)
3、能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吗?
灰雀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推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讲述蜜蜂引路故事。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2、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板书:灰雀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美丽、漂亮、可爱)
3、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2-10自然段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关心灰雀)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灰雀)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伤心)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爱”
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知错就改
(4)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5)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五、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同学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爱
3、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六、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喜爱)
喜爱 捉
担心 放
爱
列宁 男孩
(爱鸟爱孩子) (知错就改)
灰雀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
想了解更多【灰雀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灰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