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书范文|与妻书原文(集合16篇)
发表时间:2018-12-01与妻书原文(集合16篇)。
◉ 与妻书原文
《赤壁赋》解读
“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七月既望",“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七月正是酷暑,明月朗照,既可借江上清风以消暑,也可藉好友做赏心乐事以度良辰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比起“轻风”来,风行水上,多了一份水的纯净、清爽,且这风还是徐徐而来,轻柔缓慢。“水波不兴”,有没有水波?有,但是因为清风,水波没有兴起,可是你看一个“不”字,写得水波似乎具有人的情态,不愿意兴起。苏轼似乎很喜欢描写这种水波不兴的景象,并用“靴纹”和“穀纹”来形容,“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夜阑香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里的“清风”和“水波”,似乎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自顾“徐来”,一个宁可“安静”。这江水就好比是苏子自己了,纵使你政坛兴风作浪,我自有我的宁静天地;纵使这政坛使得我起伏不定,我也自有我的心静如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这是文人聚会的雅兴与雅趣:有酒,有诗,有志同道合或是情趣相投的好友相邀相和,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有兴致的呢?无论是金谷园还是兰亭,无论是滕王阁还是醉翁亭,历来的文人墨客大多是在诗酒雅集中获得一份生命的欢愉。《诗经.陈风.月出》有诗句:“月出较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苏子似乎在呼唤着月亮,而月亮也似乎听到了苏子的明月之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两句点明了时间的推移。苏轼笔下的月亮在“徘徊”。“徘徊”,就是无目的地来回地走。那么,东升之月,何以“徘徊”?想一想,诗人仰面于漂荡的小舟之上,其视线定是摇曳的,是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因为自己是摇晃不定的,所以眼中所见之景也可能如此吧,因此用了“徘徊”一词。这里月和人,你躲着我,我躲着你,却又似乎你偷看我,我偷看你,是彼此地相互打量,长久地凝视还是惊鸿一瞥?此时此地,人月两相望,月就被人格化了,该是何等的可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韦应物写“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个“横”字,充满了野趣的自由和洒脱,是个体的自在;而“白露横江”的“横”是整体的,白露似的水汽,轻盈地飘散游走,却又似乎没有动,“横”也意味着充盈充满,写尽了江上水雾的迷茫和低沉。“水光接天”,一个“接”字,就有了水天一体的感觉。想一想,水雾之上是天,天月照得水雾泛着白光,与月色如水的天色相应和,于是就有一种“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横”和“接”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可是,在我看来,这个“白”字也用得恰到好处。古人说“露从今夜白”,当然是白露,可是要不是方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那么,这茫茫水雾在夜色之中又何以“横江”?所以于茫茫夜色之中得以察觉露的颜色,才更能显示出月光的皎洁,也就难怪乎“水光接天”了。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面泛舟,让人有一种笑傲江湖的酒脱和不羁。一个“纵”字,随你所愿,自在游走,真是透彻的浪漫与随性。“凌万顷之茫然”中的“之”,标志着该句是倒装结构,理应为“凌茫然之万顷”。“凌”,可以是“凌波微步”,可以是“凌空而起”;可以于水上而漂,可以在空中而飞,有点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远和空旷,亦让我们感受到那种超然的情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虚御风”“羽化登仙”,这是道者的状态,是仙人的方式,也是诗人的理想。之前空灵的环境和心境,正切合这里的“浩浩乎”“飘飘乎”。我们再看冯虚御风是动,遗世独立是静;不知其所止是问,羽化而登仙是答,真是丝丝人扣。
著名作家巴金说“《赤壁赋》给人以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单看第一段,苏子泛舟,其上皓月千里,临下碧水静流,如烟似雾的月光笼罩江面,徐徐清风拂过,所乘扁舟直如一片苇叶,任水而流,随意东西,梦境也?现实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仿佛就将远离尘世,飘然人仙境。起笔景象澄澈,情感朦胧如梦,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人在山水风月之中徜徉,也在诗意之中行走。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此情此景,不仅要喝得畅快,也要歌得畅快,于是饮酒唱歌。苏东坡如果生在今天,估计是麦霸,你看他连遇着大雨还说“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一定是大呼大笑,大歌大唱,大吟大诵。今夜,月升高了,酒也喝好了,兴致就涨起来了,那就得唱;没有乐器的伴奏,那就“扣舷而歌之”。唱的是什么呢?“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击”,拍打,划过;“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流光”乃是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桂棹兰浆划破月光下平静的江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渺渺兮予怀”,渺渺是幽怨的样子,可以想象诗人临船而立,清风过处,思绪飘飞,内心深处的秘密在一点一点地强化,原来内心之中有所想念:“望美人兮天一方。”第一段中“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写出了《诗经》中的“美人”,而此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可能不再仅仅是《诗经》中的美人,而是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代指理想的追求,一种政治的感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即使内心再豁达,在面对宇宙之大、江水之阔的时候,也不可避免产生悲己之意,身在何处之感。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政治理想还未实践,所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知音何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身处江湖的现实让人顿生抑郁愁闷。这乐中似乎就有了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景,似乎都在为此处的悲情做着铺垫。
那我们看到此为止,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开始的乐到此处有了悲的前兆。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连续四个比喻,把洞箫的幽怨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吟诗和吹箫的描写,使“泛舟”之乐向悲凉之情过渡。其箫声越是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离苏子的心境就越是远得十万八千里,甚或是背道而驰。苏子的唱词里有失意,但没有哀怨;有不甘,但没有眼泪。这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是一个层次,难怪惹得苏子满心“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愀然”,忧愁的样子;“正襟”,整理衣服;“危坐”,端坐。之前饮酒欢歌飘飘欲仙的氛围一下子变成了正襟危坐,内心充满疑惑不解:客人因何而悲?
因眼前之月想到曹操也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横槊赋诗,而且苏轼此刻在何处游玩?赤壁。尽管据后人考证,当年他们所游之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真正战场,但这种误会,对于文人来说,只是个“美丽的错误”,此处客人想到曹操正是理所当然,合情合景。曹操乃盖世英雄,可是这样的人物又能如何?到底还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谓“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再伟大的人物,再伟大的功业,到头来不都是“灰飞烟灭”吗?更何况你我一介凡夫?对于历史的长河,对于浩浩荡荡不舍昼夜流逝的江河,又能怎样呢?
既然曹操都逃不掉失败的命运,我辈也就只能“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痛饮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不过百年,如匆匆过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比对中显出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也只能将其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面对客人的消极人生观,苏轼又是如何宽慰对方的呢?
我们说“明夜”之月不同于“今夜”之月,月的寿命几何?此刻之水不同于方才之水,水的寿命几何?这是生命的无量变化,无限运动,无穷变化。可是天地却也是永恒的。冬去春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寒来暑往,长江还是那条长江。所以,当我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时候,人生便可与天地同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有之;跳不出生活的圈子,“只缘身在此山中”者有之;患得患失,汲汲于富贵又戚戚于贫贱的人,更是屡见不鲜。怎样才能做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呢?就是你要懂得丢掉一些东西,舍弃一些东西,放空心灵,正所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以说“短暂”和“永恒”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取决于我们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
人生在世,总该是有所求的,不可能从头至脚、从里至外、从始至终都空空如也。苏子说“物各有主”,不是不求,而是取之有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那么,无主的东西是什么?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它们可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而且“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并且,此乃“吾与子之所共食”。
大自然是无穷的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该取的就取,不该取的就不取;不必因个体生命的“须臾”,就羡慕大自然的“无穷”,而要使自然万物为“吾生”所用,从中获得生命的乐趣。
◉ 与妻书原文
时间好快,今天是你离开我们的第100天!时间好慢,100天的时光未能冲刷去对你思念的痛!
100是代表圆满的一个数字,可在我们这里,它表明着一种残缺,它昭示着生命的无常……
无论亲情、爱情、友情、金钱、还是所谓高超的医疗技术,在这种无常面前,都无能为力……
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你走得过于匆忙,你带走了什么?看着你衣柜挂的一件件衣服,我知道它们与我一样可怜,从此成为一件件无主的摆设,尘封角落,再没有与主人飞扬在街头的可能……
你走得过于无情,父母辛酸的泪,丈夫儿子浓浓的恋,亲人依依不舍的呼喊,曾经属于你的一片深情,在无常到来的这一刻,你竟然一样也带不走……
你喜欢的手饰,你精心抄写的书法,你上传在K歌里的一首首歌曲,我也没有能力让它们跟随与你,只留下孤独的.旋律,久久回旋在思念者的心间……
从未想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最后一段岁月,会是在医院里度过,会是在异乡的出租房里度过……
想起曾经神采飞扬的你,想起总爱打扮的端庄秀丽的你……
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你会身患白血病这样的重疾,无常和明天,如同有一种心殇,不可测度……
在我们相识相伴的十年里,你给过我爱情的甜蜜,支撑我度过一年年背井离乡在工地尘土飞扬的生活……
谢谢你为我生下聪明可爱的儿子,让属于我们共同的一个新生命,在这世间冉冉升起……
无比心痛你生的这一场病,我知道,这都是命运安排你表演给我,让我更深地懂得生命的空、苦、无常!不是如此,我不会觉醒,谢谢你,用生命来度我……
何尝不想回忆婚姻的琐碎,用曾经拌嘴吵架的场景来阻止对你的思念,可是我发现办不到,所有一切的回忆都因为离别,变成只有你我的一梦,温柔荡漾,绵绵在心间……
亲人朋友们都告诉我,不要回忆,不要频频回头,要重新开始……
可我懂得,回忆和重新开始,并不矛盾!没有曾经的滋养,何来前行路上的丰润和坚强……
我早已经重新开始,在你没有离去之前,在为你烹饪的每道菜肴里,在推着轮椅陪你逛街的一段段路程里,在深夜病房里给你看护着的一个个吊针里,在这些琐碎里,我早已经一点点变得坚强起来了……
我早已经重新开始了,没有了你,我和儿子相依为命,工地出差的工作不可能再去从事,现在的我骑摩托穿梭于大街小巷送着外卖,天气持续降温,可我未曾觉得寒意如何……
因为这点冷,比起我们经历的这场浩劫,算得了什么……
重新开始,不代表忘记……
重新开始,不代表你又挣了多少财富……
重新开始,是让生命和心灵向更高层次进化……
如此,我才能无愧于你,无愧于我今生的生命,无愧于你今生用生命来度我……
亲爱的,谢谢你!
南无阿弥陀佛!
◉ 与妻书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 与妻书原文
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我感觉把它评为“中国第一情书”当之无愧,读完《与妻书》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经典的爱情”!虽然他们的爱情如此短暂、如此悲惨,却足以令世人为之流泪!
不会不记得那一篇写在白手帕上作别的遗书,好男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奔赴刑场的前夜,用最浓的情意,写下对妻子全部的爱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每每读至此处,喉头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红起来,通篇都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缱绻情长,在血色腥风中,开出一朵绝美的情花。
不是不爱,是太爱,爱到不能同生共死。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意映之前是尽知丈夫的危险,不舍得独活的,然而,她终究还是孤独的活下来,为了林觉民留下来的那个遗腹子,一个人,在剩下的岁月里,将短暂的欢爱,咀嚼成苍白的回忆。她的余生,永远被定格在1920xx年3月11日的一篇《与妻书》,是林觉民人世的绝笔,是陈意映苦难的开始,她的一辈子,从此就延伸于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中,永生永世,为那个名字辗转不眠。想来,陈意映不是没有怨的。若能与林觉民同赴黄泉,对她而言该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种解脱。而她不能,她只能将青春一点点放于寂寞中褪色、老去,把缱绻的一时,当作被爱的一世。寂寞越深的时候,回忆就越清晰,残酷就是这样冰冷的一把刀、一根刺、一张网、一道墙,生生将灵魂抽离,看青丝变白发,红颜成黄花。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又怎能道得尽一个女子少年丧夫的苦痛和凄凉呢?
当然,林觉民也不是没有痛的,有谁会知道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的灵魂在那一晚上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有谁会知道他在那一晚上的复杂心情?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的到!但是,从一篇《与妻书》中足可以看出那晚上他经历了生不如死的痛苦,也可以看出一个青年革命者多情的一面。在没读《与妻书》之前,可能大多人会觉得林觉民就是一个一心为革命、根本不在乎自己妻子的勇士,当读完了《与妻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那样一个人,他也是一个有亲情、懂爱情的人,只是他太爱了,以至于上升到了对全中国人民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荆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从中已经把他对全国人民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怎能不说他是一个多情的人?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相思之切,然而最终却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逸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生活在乱世之中,身为一名中国人,又能如何,为了革命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于是,为了全国人民能够安康,为了所有情人能够幸福,他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救国救民的重担!当然不只是林觉民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革命者,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要结束!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那么多的名字,轻轻蒙上了薄尘。然而,终究会有一个名字不会被我们忘记,有那么一段血色的爱情,冷凝成黛色的泪滴,挂在长满青苔的石头墓碑,见证血雨腥风中,两个人的生死契阔。只看那百年黄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页薄笺,空庭夜冷,十丈红尘转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记忆。
陈意映读书不多,但把手帕承载的情却读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能够体悟明白,人生有一段这种哭不出来的情,掩饰在作者生前死后已经交割清楚的前提下,我想二十四岁的生命一夜就会成熟,在刑场上的林觉民内心肯定出奇的平静,人格也无比伟岸。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体现了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相貌如玉,然而肝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为之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记得黄兴说的:“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血去浇灌自由之花”。林觉民也曾说过:“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起义,必不远矣。”于是广州起义,于是武昌起义,于是辛亥革命,以至于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拯救了中国,是他们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古人说“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们的死又岂是一座泰山所能衡量的!他们肩负了光复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是他们使九州大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是他们使九州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是他们使九州大地又充满了活力!他们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功臣!
◉ 与妻书原文
李寿锋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小卡片”、“资料采撷”“拓宽视野”等栏目,让学生从时代的角度加深理解作品思想的内容。)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 李寿锋
走近作者林觉民
①辛亥革命先驱者林觉民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②伟人也有美丽感人的丈夫柔情
(《与妻书》摘抄)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灵魂
(《与妻书》摘抄)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解释重点字词
意映卿卿( )如晤( ):
①吾今以( )此书( )与汝( )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 )为( )世中( )一人( );汝( )看此书时,吾已( )成为阴间( )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 )下( ),不能书( )竟( ),而( )欲搁( )笔。又恐( )汝不察( )吾衷( ),谓( )吾忍( )舍汝( )而死,谓( )吾不知( )汝之( )不欲( )吾死也,故( )遂( )忍悲( )为( )汝( )言之( )。
概括段意
①概括段意答案:忍悲以此书与爱妻陈意映诀别
解释重点字词
②吾至( )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 )死也(句式: )!吾自( )遇( )汝以( )来,常( )愿(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 )遍地腥( )云( ),满街狼犬( ),称心( )快意( ),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 )太上( )之( )忘情( )也。语( )云( ),仁者( ) “老( )吾老( )以( )及( )人之老( ),幼( )吾幼( )以( )及( )人之幼( )”。吾( )充( )吾爱汝之心( ),助( )天下人( )爱( )其所爱( ),所以( )敢先( )汝而死,不顾( )汝也。汝体( )吾此心( ),于( )悲啼( )之余( ),亦( )以( )天下人( )为( )念( ),当( )亦( )乐( )牺牲( )吾身( )与汝身( )之福利( ),为( )天下人( )谋( )永福( )也。汝其( )勿( )悲( )!
概括段意
②概括段意答案:至爱爱妻陈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为念,决心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解释重点字词
③汝忆( )否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 )语( )曰:“与( )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 )吾而( )死。”汝初( )闻言而( )怒,后经吾婉( )解( ),虽不谓( )吾言为是( ),而( )亦无辞( )相答( )。吾之意( )盖( )谓( )以汝之弱( ),必( )不能禁( )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 )汝,吾心不忍,故( )宁( )请汝先死,吾担( )悲( )也。嗟夫( ),谁知( )吾卒( )先( )汝而( )死乎( )!
概括段意
③概括段意答案:一忆往事(夫妻情话),表达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宁请汝先死”,自担其悲的至爱之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④吾真( )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 )穿( )廊,过( )前后厅,又三四折( )有小厅,厅旁一室为( )吾与汝双棲( )之所( )。初婚( )三四个月,适( )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 )筛( )月影( ),依稀( )掩映( ),吾与汝并肩携( )手,低低( )切切( ),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 )今思之,空( )余( )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 )逃家( )复归( )也,汝泣( )告( )我:“望( )今后有远行,必以( )告妾( ),妾( )愿随君行( )。”吾亦既( )许( )汝矣。前十余日( )回家,即欲乘便( )以( )此行之事语( )汝,及( )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 );且( )以( )汝之( )有身( )也,更恐( )不胜( )悲( ),故( )惟( )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 )不能以( )寸管( )形容( )之( )。
概括段意
④概括段意答案:二忆往事(初婚情好、爱妻近况),表达“余心之悲”“吾真不能忘汝”的死别深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⑤吾诚( )愿与汝相守以( )死。第( )以( )今日事势( )观之( ),天灾可以( )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 )民可以死,吾辈( )处( )今日之( )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 )乎( )!抑( )汝能之( )乎( )!即( )可不死,而( )离散( )不相见,徒( )使两地( )眼成穿( )而( )骨化石( ),试问古来( )几曾( )见破镜能重圆,则( )较( )死为( )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 )双健( );天下人人不当死( )而( )死( ),与不愿离( )而离( )者( ),不可数计( );钟情( )如我辈( )者( ),能忍( )之( )乎( )?此吾所以( )敢率性( )就( )死( )不顾( )汝也!吾今死无余憾( ),国事成( )不成( ),自有( )同志者( )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 )成人( ),汝其( )善( )抚之( ),使之肖( )我。汝腹中之物( ),吾疑( )其女也( ),女必( )像( )汝,吾心( )甚慰( );或( )又是男( ),则( )亦教( )其以( )父志( )为( )志( ),则( )我死后,尚有( )二( )意洞( )在( )也,甚幸( )甚幸( )!
⑥吾家后日( )当( )甚贫( ),贫( )无所苦( ),清静( )过日( )而已( )。
概括段意
⑤⑥概括段意答案:愤激面对“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的现状,表达慷慨赴死的决心;立下遗嘱,表达望子“以父志为志”的殷切情怀
修辞: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修辞: )
解释重点字词
⑦吾今( )与汝无言( )矣!吾居( )九泉之下( ),遥( )闻( )汝哭声,当( )哭( )相和( )也。吾平日不信( )有鬼,今则( )又望( )其真有。今人又言( )心电感应( )有道( ),吾亦望( )其言是实( ),则( )吾之( )死,吾灵( )尚( )依依( )旁( )汝也,汝不必( )以( )无侣( )悲( )!
概括段意
⑦概括段意答案:希望“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劝慰妻子“不必以无侣悲”
解释重点字词
⑧吾平生未尝( )以( )吾所志( )语( )汝,是( )吾不是( )处( )。然( )语( )之( ),又恐( )汝日日( )为( )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 )不辞( ),而( )使( )汝担忧,的的( )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 ),所以为汝谋者( )惟恐未尽( )。汝幸而( )偶我( ),又何( )不幸( )而生( )今日之( )中国!吾幸( )而得汝,又何( )不幸( )而生( )今日之( )中国,卒( )不忍( )独善其身( )!嗟夫( )!巾短情长( ),所未尽者( )尚有( )万千( ),汝可摹拟( )得( )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 )吾,其( )时时( )于( )梦中寻我乎( )!一恸( )!
⑨辛亥三月念( )六夜四鼓( ),意洞手( )书( )。
⑩家中诸母( )皆通( )文( ),有( )不解( )处( ),望( )请其( )指教( )。当( )尽( )吾意( )为幸( )!
1911年4月24日
概括段意
⑧⑨⑩概括段意答案:信末表达“吾爱汝至”深情,临别嘱托“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 感情伤恸,决心坚定。
句式:
1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句式: )
2吾今不能见汝矣!(句式: )
3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句式: )
扩展阅读 问题探究——
可以换个角度看《与妻书》吗?
三篇与妻书,一缕天下情
作 者:北方影武士
阅读批注:深圳闲书生
有时候,历史会轻轻刻下一个名字,又慢慢抹去,让你知道这个人的一点事迹,却不知道他(她)最后的结局。我们会记得秋瑾,记得她的秋风秋雨愁杀人,却不一定会记得她的夫君。(是啊,有谁会记得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有谁会记得秋瑾的丈夫?能换一个角度看《与妻书》吗?)
我只依稀记得她婆家姓王。
秋瑾烈士在一个平静的日子,告别了她一生的秋风秋雨,可是这样的秋风秋雨,依旧会淋湿生者的梦,对吗?(会淋湿生者的梦吗?)也许那人又有三妻四妾,深夜里偎红依翠,又可以呼卢喝雉,深夜里招朋唤友,但是也有可能,他只是辗转无眠。(秋瑾的丈夫会这样吗?)
以前看国产故事片《华陀与曹操》,记得郑乾龙先生饰演的华佗,在临终前对壁题诗,最后一句:“不负天下兮负云卿”。(云卿是他妻子的名字,由我心爱的女演员,如花似玉的龚雪小姐扮演。)
是的,总有些苦涩的宿命,让你不负天下却负了一人,天下人的名字你都不晓得,因为你不期待人家的感恩,可是这一个人的名字你恨不得记到来世,因为你自知亏欠了人家。
(不负天下兮负云卿——林觉民有华陀这样的愧疚遗憾吗?)
以前在课堂上谈到《与妻书》,那正是《大话西游》悄悄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年代,我说《大话西游》的精神,逃不出那一篇《与妻书》,学生们沉默了。我想我也许是专制而迂腐的,非要用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去命名人家心目中的经典,但是后来在作业 中,我的确看到了一个孩子是这样概括《大话西游》的——“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不错,《与妻书》就是这样,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关于林觉民烈士的发妻陈意映女士的生平,我在报章杂志中见过报导,依稀记得是有个遗腹子的,那孩子后来长大了,还接受过民国政府的抚恤津贴,后来成长为一个知识人才,为旧中国和新中国都效了力。
但是陈意映女士一生如何度过的,我不知道(是啊,陈意映女士一生该如何度过?)。迫使我去思忖这件事情的,是齐豫的《觉——遥寄林觉民》,因为歌里清晰地责怪着: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离去。(陈意映女士会这样责怪丈夫吗?)
是啊,对于那个只能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的女人,我们这些历史的受益者,我们这些后世的幸存者,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我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又想到了《神雕侠侣》中的黄蓉,那似乎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正好佐证怡红公子的著名论断——结婚就是让一个女人由珍珠变成鱼眼睛。她干涉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她不理解郭襄的小女儿情怀,她袒护砍掉人家一条手臂的郭芙——可是有一条,她是随夫君郭靖一起守襄阳到死的。人家是少年子弟江湖老,而他们两个是少年子弟襄阳老。黄蓉是个智计百出的女人,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藏奸耍滑,她从满头青丝守到了美人迟暮。她没有夫君那么高的襟怀境界,可她信任他的选择。从《倚天屠龙记》中可知,他们最后是在城破之日双双力战而死的。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对照一下被她破坏了爱情,阻隔了相逢的著名情侣——杨过和小龙女吧,他们心里是只有彼此的,襄阳城的百姓很晚很晚才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为了让爱侣活命,都可以去刺杀郭靖,他们明知道郭靖一死,襄阳必是不保,蒙古兵必是屠城,成千上万个更年轻的杨过更痴迷的小龙女,都会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两个几乎没有去考虑。这种目中无人的爱情,是不可以拿去比拟郭靖黄蓉的。
陈意映是不幸的,因为她本来不想选择独生(从与妻书中可以看出她是希望林觉民再去奔走时带上她的),可是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而黄蓉是幸福的,她与爱人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是每对情侣都敢幻想的境界,这是把一世的结发夫妻做成了一世的结义兄弟。(陈意映是不幸的——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陈意映是这样感受自己和丈夫的吗?)
想到这里,不由得又要重申自己对王家卫一部影片的热爱——
《东邪西毒》里面没鞋穿的杀手洪七最后是甩下这么句话给带他入行的欧阳锋——“谁说不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啊!”他就这么带着老婆上路了,生死都作一处想。
多少侠士英雄痛楚抉择的事情,洪七眉头也不皱一下就解决了,我只能学金圣叹来赞一句:“佛!真佛!”
(难以想象,林觉民会带着家眷陈意映去赴死——他毕竟不是侠客可以带着老婆闯江湖。陈意映对“革命”并不知道多少啊!她只是愿意和丈夫在一起。仅此而已,对吗?)
其实最早关注《与妻书》,是因为童安格的歌《诀别》,总难忘他那清泠泠的一声唱:“夜冷清,独饮千愁万绪”,还有最后的一句慨叹:“常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可是,后来在他的所有CD或者VCD专辑中,我找不到这首歌,我只是在网上找到了歌词而已。我迷恋那清朗的男声在歌终人散之际,重新读起“意映卿卿如晤”。
其实我喜欢在所有人的歌声中听人唱起辛亥,咏叹共和,我也希望更多的歌者,能够象罗大佑一般,偶尔问起黄花岗上的七十二个烈士。
《辛亥双十》《碧血黄花》《国父传》,那些台岛出产的主旋律影片,台词的朴质,基调之高亢,终是难得。血沃中原肥劲草之后,谁不期望寒凝大地发春华?心事浩茫连广宇之后,谁不宁肯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后要致敬的歌词,来自李建复的《重逢》专辑,来自河北音像出版社引进的一套“文艺民歌时代”,这套专辑值得隆重推荐,每一张专辑的封面都是素淡黄衬上一张铅笔素描的面孔,笔触中完全看得到时代的划痕,以及对成长岁月的感恩。
《意映卿卿》,其实这是同样主题的三首歌曲中我最心许的一首,虽然它是最晚被我听到:“曾经我的笔沾满你的情/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
一切的道理就这样被说尽了。
(陈意映、秋瑾的丈夫、黄蓉——把这样三个人放一起,还行吧?)
(《三篇与妻书,一缕天下情》原来是三首歌曲啊!——欣赏一下吧)
①诀别
词:童安格、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觉——遥寄林觉民
齐豫词曲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再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惓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地付出都化作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1] [2] 下一页